人活著,別把錢財看得太重
2009年春節晚會的小品《不差錢》中,小沈陽說“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人死了錢沒花光”,而趙本山卻認為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人活著呢,錢沒了”。這樣看似幽默的兩句笑談,就討論了“舍財”還是“舍命”的哲理,到底是財重要,還是命重要。絕大部分人都知道,人生在世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不辭勞苦地奔波,奔波的目的是什么呢——多掙錢,但是這只是表象,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能夠過上幸福生活。所謂幸福生活,最簡單的就是每天能有個好心情,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可是有的人想法卻很消極,他們認為人生苦短,應當及時行樂,只要能夠掙到大錢,哪怕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這種想法顯然是舍命不舍財的謬論。
如果說人活在這個世上不停地爭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但是只要能夠把握住這個度,塞翁失馬、亡羊補牢,還是值得提倡的。然而,最讓人跌破眼鏡的是那些生前貪得無厭,欲壑難填,臨死之前也不能看淡一切、清心上路的人,他們太過注重物質追求,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對于這樣舍命不舍財的人,我們只能嘆其不幸了。
慈禧太后可謂享盡了榮華富貴,平日用餐有100多道菜肴,還有權力、威嚴、物質、情欲,她都不缺,但她仍然煩惱不盡,為保住權力、保住尊嚴、保住地位,可謂用盡了心機,甚至死后也不得安生。
民國時期,軍閥孫殿英炸開東陵,劫盜皇室陪葬珠寶。東陵被盜后,地宮內到處是殘棺爛木、碎衣破衫,珍寶一洗而空,慈禧的尸身被扔到地宮西北角,伏在破棺槨蓋上,臉朝下,雙手反扭,搭在背上,長發披散,通體霉變白毛,因含了夜明珠被盜寶者硬挖狠扯,口角已被撕爛,慘不忍睹。這位生前統治了中國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女獨裁者,只要跺一跺腳,都會地動山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死后會被糟踐到如此地步。不過這場劫難完全是慈禧自己貪欲難填而造成的后果。據她的貼身太監李蓮英記錄,慈禧尸身入棺前,棺底、棺頭、棺尾以及慈禧身上佩帶的珠寶不計其數,僅用于填補尸身與棺的空隙而倒入的珍珠就有四升,紅藍寶石2200多塊。
據盜墓賊孫殿英說,棺蓋一打開,滿棺珍珠寶貝大放異彩,奪去了手電筒的亮光。慈禧口中含有一顆碩大的夜明珠,這顆珠子分開是兩塊,合攏則是一個圓球,分開時透明無光,合攏時則透出一道綠色的寒光,夜日在百步之內可以照見頭發。
慈禧太后是何等的富有,一輩子享盡了榮華富貴,各種各樣的山珍海味和奇珍異果,恐怕天下有的她都享受過了。即便這樣,臨到死也還是不能舍財,以至于入土以后又被盜墓者破壞,最后連全尸都不能保全,是多么的悲慘啊!
有句俗話說得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意思就是說我們不要像貪食的鳥那樣,中了獵人設下的圈套,丟了性命。人作為有感情、有思想的高級動物,應該理性地對待各種“身外之物”。老子一生強調“師法自然”,認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本來富貴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但是如果太過看重物質,而忽略了人活在世上的根本,那必然會招來橫禍。
西晉時期,有一個人叫作石崇,他是個大富豪,身邊金銀珠寶、美女無數。但是石崇集萬千寵愛于一位叫作綠珠的美人一身,金山銀山,也不換綠珠一人。石崇為了把綠珠珍藏起來,專門為她購置了一個住處,叫作金谷園,他從此天天住在那兒。當時,趙王有個親信叫孫秀,他不知從哪兒打聽到這個消息,為了貪圖美色,孫秀就派人向石崇討要綠珠。石崇勃然大怒:“你們想要綠珠,除非你先要了我的命!”來人回去將這件事稟告孫秀,孫秀想,既然你只要女人不要命,那我就成全你吧。于是他向趙王誣告石崇想謀反作亂,趙王大怒,把石崇抓了起來,滅了九族。
現在看來,“綠珠”雖然是美色不是財物,但是當時那個社會,女人在男人眼里就是財物,任憑有錢有權的人買賣交換。所以,石崇為了綠珠而丟掉性命,也算是舍命不舍財了。當然,這個孫秀為了奪人所愛,也不惜殘害無辜,為了貪圖美色而喪盡天良,更應該遭人唾棄,為后人所不齒。
其實說到底,人世間生靈百態、萬事萬物,本來就是生命的體現,是前人付出生命的代價,一代一代積累起來的。但是凡事都應該有個度,為了貪圖享樂而舍性命,就是反其道而行了。一些人因為貪求享受車子,出門就開車,幾乎每天腳不著地,這車便會成為他們腿腳先行老化的原因;一些人因為貪求享受山珍海味和美味佳肴,每天暴飲暴食,通宵達旦,那么這些酒和肉便成了引發他們各種“富貴病”的致命物;還有些人因為貪求享受美女,生活糜爛,日日夜夜沉溺于女色和享樂之中,那么這些紅顏美女就會成了慢慢吞噬他們性命的大麻。
所以,不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明白生命是所有一切的根本,只要還有一口氣在,金山銀山丟了,我們都可以在從頭來過,千萬不要為了各種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身外之物而舍棄了生命,那是得不償失的。
上一篇:主宰情緒,才能掌控自我
下一篇:你為什么如此焦慮和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