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挑一些重擔,少來一些推諉
一個人所肩負的責任越大、擔子越重,能力提升的也就越快。
一個人所肩負的責任越大、擔子越重,能力提升的也就越快。所以,對于一個員工來說,多挑一些重擔不會讓自己吃虧,相反,還能因此獲得一次提升能力的機會。其實,這也是現代管理學上所提倡的“重擔主義”的精髓。
“重擔主義”認為,通過將60公斤的擔子交給一個僅能挑起50公斤擔子的人,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潛能。雖然這個人的目標超出了所能勝任的程度,并因此實現起來充滿困難,但一定的難度恰是開發一個人潛能必不可少的動力。
當你的上司或領導將一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你時,往往是重用你的開始,這時候,你非但不能推諉,反而應當主動地承擔。
李成江與黃顯培同時從一所學校畢業,又同時來到了上海的萊斯利公司任職。李成江平時能說會道,深得領導歡心,相比之下,黃顯培就顯得有些木訥,也很少像李成江一樣去找領導“談心”。
兩年后,李成江已經成了銷售主管,黃顯培卻還是一個專員。對此,黃顯培也沒有太多抱怨,依舊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2008年,萊斯利公司準備大舉進軍全國,可是,上海附近的安徽市場卻遲遲打不開,一時間,急壞了萊斯利的高層領導。
一連幾任的銷售經理都沒有完成任務,因此,公司不得不考慮從內部外派一個人負責安徽的銷售工作,李成江自然成了首選。可是,當李成江從其他渠道了解到安徽市場發展不起來與地區經濟發展有關時,他便產生了推掉任務的念頭。
萊斯利的總經理找到李成江,詢問他是否能到安徽任職,李成江卻對總經理說:“眼下我還有幾個大客戶的單子沒有結算完成,恐怕無法到安徽任職。”總經理一聽,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對他說:“你把黃顯培叫來吧!我看這事也只有他能做了。”
黃顯培很快來到了總經理辦公室,當總經理說完有意調他到安徽工作時,黃顯培立刻回答道:“我堅決服從公司的決定,愿意到安徽工作。”
總經理看他回答的很干脆,接著又笑呵呵地說道:“小黃啊!你可知道,去安徽可不比在總部,那可是個苦差事,已經有幾任經理都沒有做好了。”
黃顯培堅定地回答:“我很清楚此行的困難,但正因如此,我才一定要去,因為我覺得越是艱苦的環境、越是難以完成的任務才越能磨練自己、提升自己。”
總經理說道:“我沒有看錯人,我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
兩年后,黃顯培所在的安徽地區的銷售業績已經名列公司前茅,他也很快被提升為公司總部的銷售總監。而此時,李成江因為在工作中總是推諉、扯皮而被公司淘汰了。
黃顯培與李成江從同一所學校走出來,又同時加入同一家公司,在能力上,可以說是不分伯仲,但幾年后,他們卻有了截然不同的境遇。原因何在?最根本的差別就在黃顯培敢于挑重擔,明知困難重重也義無反顧,而李成江卻知難而退,不斷地推諉。對于一個員工來說,推諉重擔,就永遠也擔不起重任;相反,只有多挑一些重擔,才會讓自己成長得更快一些。
多挑一些重擔,不僅是一名員工提升能力的必經之路,而且還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特征。
1955年至1965年,日本迎來了戰后經濟高速發展的春天,國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帶動了家電和電機工業的發展,東芝電氣公司在這股發展浪潮里規模急劇擴張。直到1961年,孕育已久的危機終于爆發了。由于盲目地過度投資和市場的飽和,公司的業績陡然下降。
東芝株式會社的社長石坂泰三對此憂心忡忡,石坂認定,如果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東芝將毫無希望。那么由誰來擔此重任呢?這時他想起了一個人——士光敏夫。
當士光敏夫出任赤字累累的東芝公司的總經理時,已經69歲了。他完全可以拒絕這個差事,讓自己安度晚年,因為,如果這次拯救東芝失敗,將使自己的名聲極大受損。但敢于挑重擔、樂于挑重擔的觀念已經深入士光敏夫的骨髓。他認為,挑重擔,對于一個管理者來說,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光榮。
上任伊始士光敏夫便向職工們提出自己的要求:“要具有向總經理挑戰的勇氣”,“總經理辦公室的門任何時候都是敞開著的”,“一般職工要三倍地努力,負責人則應十倍地努力”。
在士光敏夫的努力下,僅僅用了七年多時間,在1972年,東芝公司的銷售額高達29.2億美元,躍升世界最大工業公司排行榜的第56位,利潤額5730萬美元,徹底擺脫了虧損局面。
我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在談到自己成功的秘訣時曾說:“要說有秘訣,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平時多挑重擔、少推卸責任。”
一個勇于挑重擔的人都有一顆積極進取的心,他們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時刻都讓自己多干活、少閑著。其實這也正是士光敏夫成功的秘訣。勝任新的任務,不斷地學習和自我更新。同樣,只有經得起壓力和磨難,勇挑重擔的員工才不會被淘汰,才有可能走向人生的成功。
上一篇:查原因,差距因何而生
下一篇:多說一些真話,少說一點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