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效第一
在田徑的競技場上,經(jīng)常0.1秒的差距就會有天壤之別,第一名與第二名之間的差距幾乎微不可見。然而事實是,就是這微不可見的差距,造成了第一名與第二名所獲得的名譽與財富懸殊。所有人的目光都只會聚集在第一名的身上,只有第一名才被認為是真正的成功者,而第一名后面的人全部都是失敗者。同理,只有提高辦事的時效性,只有做到“快”這個字,哪怕只是快一秒鐘,所達到的效果就會完全不同。這個道理在商場上更為明顯。有人曾經(jīng)這樣形容日本人的時效性:當美國人在第一天宣布了某項新發(fā)明,第二天準備投入生產(chǎn)的時候,日本人第三天就已經(jīng)把該項發(fā)明的新產(chǎn)品投向了市場。加拿大將楓葉旗幟正式確定為國旗的第三天,加拿大市場上就出現(xiàn)了由日本企業(yè)生產(chǎn)的楓葉小國旗和帶有楓葉標志的小玩具。而加拿大的廠商雖然近水樓臺,卻錯失了良機。
在我們不斷加強自己競爭力的道路上,也會碰到很多可以讓我們實力大為提升的機會,只有向做事果斷而又時效性高的日本廠商學習,遇到機會就要迅速地抓住機會,一旦確定了自己的策略就應當馬不停蹄地立即執(zhí)行,并且要充分地預計到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只有這樣才能每次都走在其他的競爭者前列。否則在你左顧右盼的過程中,機會已經(jīng)在別人的土壤中結出了累累碩果。
A是一家公司非常出色的設計師,有一次,他帶著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去很大的甲方單位去投標競標,不料在趕往甲方單位的路上他的車子很不幸出現(xiàn)了故障,當完全修好車子之后,距離投標開始的時間已經(jīng)超過了一小時。在這一小時的時間里,他的競爭老對手B已經(jīng)用精彩絕倫的講演介紹了自己對于甲方提出種種設計要求的設想,并且展示了他設計的成果,這一切已經(jīng)深深吸引住了甲方單位的眾多決策人員。毫無疑問,當A到達會場后就失望而歸了。事實上A的設計方案絲毫不遜色于B,僅僅就是因為遲到了一個多小時,自己精心策劃準備的方案和演講就一下子失去了應有的價值,自己則失去了競爭的機會。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競爭實際上就是時間上的競爭,只有提高時效才能真正地掌握翻身的機會。
當發(fā)明了電話機的貝爾在專利局申請專利時,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如果他再晚兩小時過來專利局的話,電話機的發(fā)明者就要易主了。實際上,在貝爾發(fā)明電話機的過程中,另外一名發(fā)明家格雷也在從事這項研究,并且兩個人同時取得關鍵性技術的突破,而格雷也僅僅因為去申報專利時比貝爾晚到兩小時,就與譽滿天下、無邊富貴失之交臂了。
一項決策如果得不到果斷的執(zhí)行,那么與之相伴的獲得的效益也會隨之減少。因此計劃一旦確定,就必須爭分奪秒地去完成,必須與時間賽跑,誰知道你會不會就是貝爾身后第二個格雷呢。
在職場上不管你有多優(yōu)秀,有多能干,如果你沒有學會管理時間,不能抓住關鍵的分分秒秒,思想和行動不能比別人更快更準,那么,都會很有可能被更有時效觀念的對手擠掉,遭到競爭對手無情的打擊。現(xiàn)代社會,不論是企業(yè)還是個人,各種競爭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時間二字展開的,誰能抓住速度,贏得時間,誰就有可能一步登天,富貴眾生,始終引領著潮流,抓住未來。
20世紀80年代,當眾多商家緊鑼密鼓地研發(fā)一款電腦軟件時,他們的競爭對手,比爾·蓋茨在更為緊張地進行著同一功能的軟件研發(fā)。比爾·蓋茨對對手有一定的了解后,立志要超越對手,在他們之前一定要研發(fā)成功自己的軟件,他唯恐被對手趕超,一再調(diào)整進度安排,加快研制步伐。終于,在比爾·蓋茨和他的研發(fā)人員的一起努力之下,他們的軟件整整提前于對手五個星期研制成功。就是這五個星期,決定了對手悲劇的命運。在這一年終的市場調(diào)查中顯示,比爾·蓋茨的這款軟件在市場占有率方面以89%∶6%的懸殊比分遠遠領先于對手。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種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在接到一個任務以后,總有一些人能很快做出反應,并能很合理地安排各種相關事宜,而有些人總是比人家慢半拍。比較之后發(fā)現(xiàn),并不是他們的工作熱情和主動性值得懷疑,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養(yǎng)成迅速反應,提高時效的習慣。誰快誰就更有可能會贏得最后的勝利。
在實際工作中快而有效,不斷提高自己的時效性,就是我們?nèi)ジ鷦e人競爭的得力武器。日本有名的企業(yè)家盛田昭夫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之所以慢,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快,而是因為他的對手比他還要快,如果每個人一天比別人落后半步,那么十年之后就會相差十萬八千里了。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總裁杰克·韋爾奇曾經(jīng)指出,一個人最重要的素質(zhì)就是他的工作速度。一個適應環(huán)境的時間快,對意外情況的反應時間快,基本工作速度快的人,無疑會做出別人無法企及的成績。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一招領先,招招領先。富士康老總郭臺銘的這句話可謂揭示出了其中的真諦。郭臺銘就是一個非常“快”的人,只要是他看準的機會,都會在第一時間搶在別人前面去做,因此搶占了很多先機,為公司的發(fā)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某企業(yè)的一位采購員決定去臺灣談采購一大批與計算機有關的產(chǎn)品。為了贏得這個大客戶,做一筆大生意。臺灣的眾多計算機企業(yè)都躍躍欲試,摩拳擦掌,分別派出自己的團隊到機場迎接這位采購人員,只待這位采購員一下飛機就把他迎接到自己的公司里去。有的公司是主管親自帶隊,有的公司甚至是老總親自披掛上陣,帶領自己的員工在機場大廳等候。看著這位親自到來的老總,大家都覺得落在了下風,不過沒有辦法,既然來了,就要碰碰運氣。飛機剛剛降落,各家公司就蜂擁向機場出站口,正當所有人翹首以待,準備想方設法說服這位財神爺采購自己公司的產(chǎn)品時,令大家大跌眼鏡的一幕出現(xiàn)了。只見那位采購員竟然和郭臺銘同時出現(xiàn)在大家的視野中,兩人有說有笑,就像是多年的老朋友一樣。在場所有準備接機的人都愣住了,而那位采購人員則直接和郭臺銘回到了富士康公司的總部。
原來,郭臺銘早在臺灣的各個競爭對手之前就掌握了這位采購員的行蹤,并且搶在所有競爭對手之前,用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方法,先是“偶遇”了采購員,接下來和采購員一起搭乘飛機飛回臺灣。就是因為這一步之遙的領先,讓郭臺銘為富士康公司爭取到了一大筆訂單。
現(xiàn)在的社會是日益激烈的競爭性社會,如果你想要取得讓別人都羨慕的成功,那么,就必須用最快的速度趕超他們,要爭分奪秒地將自己的優(yōu)勢展現(xiàn)出來,因為機會從來就不留給人們時間猶豫。競爭力歸根結底就是一個時效問題,只要你比別人快,比別人性價比高,你就是贏家。
上一篇:時刻積累行業(yè)功底
下一篇:有效溝通,增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