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表揚表揚我”
寶媽:我家孩子特別調皮,經常將家里弄得亂七八糟的,說他也不聽,真的不知道怎么辦。
其實,當爸爸媽媽面對調皮的孩子的時候,不要一味地進行阻止和批評,而是應該適當地對他們進行表揚,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我的概念。有的時候,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你越是批評他,他反而就越想和你對著干。如果你能夠發現孩子的優點,適當地給孩子一些表揚,那么孩子也許就會變得乖順起來。
軒軒是一位非常調皮的孩子,以前的他就好像是一個頑皮的猴子,總是給爸爸媽媽和老師惹出許多麻煩,讓家長和老師非常的頭疼,可是最近軒軒就好像變了一個人,而促使軒軒產生變化的原因竟是因為老師一句表揚的話。
星期一,軒軒和往常一樣走進幼兒園的大門。在碰到老師后,向老師問好。以往的軒軒會在向老師問好后朝老師做個鬼臉,然后快速地跑掉。可是,這次向老師問好之后,軒軒和老師講起了在這個星期天所遇到的開心事。
軒軒:“張老師,這個星期天我過得非常的開心。”
老師:“是嗎?什么事情讓軒軒這么開心呢?”
軒軒:“我星期六的時候在樓下玩,有一個小弟弟非常喜歡我的彈力球,我就和他一起玩。可是,我要回家的時候,他仍然要玩我的小球,我要拿回家,他就大哭起來,看到他哭得非常可憐,我就把我的小球送給了他。他拿到小球之后就不哭了,還把他的橡皮鴨送給我,非常高興地和我說‘謝謝’,我真的很高興。”
老師:“軒軒真的長大了,知道心疼小弟弟了,軒軒做得真棒。”
軒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正是老師這句贊美的話,軒軒在這個周一并沒有惹麻煩,相反,是非常的乖。
在小朋友進行區域活動的時候,軒軒一會兒幫助小朋友撿起掉在地上的玩具,一會兒又幫小朋友扶椅子,一會兒又去幫摔在地上的小朋友擦眼淚,老師看到軒軒這么懂事,總是對軒軒豎起大拇指。
受到鼓勵之后的軒軒變得更加積極了,在上課的時候也不再那么調皮了,而是認真地聽老師講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從這之后,軒軒就好像變了一個人,不再那么調皮了,不會再去拿蟲子嚇唬女孩子了,也不再欺負比他小的小朋友了,而是主動幫助大家做一些事情。軒軒成了老師和同學眼中的好朋友。
看,這就是表揚所帶來的神奇力量。
專家解讀:
調皮的孩子并不就是“小魔頭”,當他們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表揚和認可之后,就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
其實,并不是表揚的話充滿神奇的力量,而是表揚的話符合了每個孩子都想要得到贊揚的心理。這種心態說明了孩子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共同現象:幼兒自我概念的建立。也就是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非常在乎別人對于自己的態度和評價。當孩子長到兩歲左右的時候,他們就會根據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對自己做出評價,并且逐漸形成自我概念。在幼兒階段,孩子是不能進行獨立的自我評價的,他們自我概念的建立主要是依賴他人進行的。在這種情況下,成人的評價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通過他人的認可和贊揚,可以獲得自我的滿足感。所以,當老師對軒軒進行表揚的時候,他就會通過更加努力來獲得老師的喜愛,以此來獲得更多的表揚,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獲得更多積極的認可,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看,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要能夠及時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及時對他們做出表揚,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幫助他們變得更加優秀。
自我概念的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19世紀,美國心理學先驅威廉·詹姆斯就提出了這一概念,后來經過了一系列的發展,獲得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認可。
研究認為,人的自我概念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和環境中建立與發展起來的。在嬰幼兒時期,嬰幼兒的自我概念是通過和成人的相互交往逐漸建立發展起來的。嬰兒最早的時候是不能區分人和物、物和我的,在新生兒的時候甚至不知道身體是自己的一部分。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以及自身的不斷探索,嬰兒發現手碰到腳的時候,腳和手都會有感覺,但是,當手碰到除身體之外的其他物體的時候,卻只有手有感覺;當他們被抱起的時候,晃動他們的時候,以及各種身體接觸的經驗,他們開始漸漸意識到自己身體的存在,認識到手和腳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而其他物體則不是。
隨著身體的自我意識不斷發展和成熟,孩子的活動范圍會不斷擴大,接觸的人也會越來越多,他們就會表現出更多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當孩子長到兩歲左右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始在心理上認識自我,他們會開始模仿其他人的行為,并且將自己的行為對象化。如果他們的行為受到了周圍環境或者是人為的干預,就會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他們就會進行反抗。當孩子長到三歲的時候,他們就會對自己獨自做的事情感到滿足,這個時候孩子開始懂得自我尊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尊。在和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不斷的比較和接受批評,孩子對于自我的認識就會更加清晰,更加明確。
在這個過程中,以下內容會幫助孩子形成一個積極的自我概念:
第一,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人,受到別人的重視。
第二,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可以操縱周圍世界。
第三,覺得自己是獨特的人,受到別人的愛護和尊重。
自我概念的形成對于孩子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一個健康、積極的自我概念可以促進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人格。在兒童時期形成一個積極的自我概念,能夠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周圍的人和事物形成一個正確的態度,能夠更好地和他人交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學習意識以及良好的情緒管理,孩子就會以積極、樂觀、自信的心態面對世界。如果在這個時期形成了一個消極的自我概念,孩子可能會變成一個缺乏自信,膽小,對任何事物都缺乏興趣的人,他們會容易激動,容易發脾氣,影響到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所以,為了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家長們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因為你的表揚可能關乎孩子將來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和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家庭的影響對于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們也要注意表揚的程度,過分的表揚可能會讓孩子過分自大,所以家長們在孩子自我概念的建立時期一定要掌握好分寸。那么,家長們應該怎么做呢?
第一,給予孩子充足的愛和尊重。不要給予孩子過高的要求,也不要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會有優點,同時也會有缺點,每個孩子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如果你總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或者總是對孩子十分嚴厲,就會讓孩子十分受挫。他們會感覺自己一無是處,在他們的世界當中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愛,就會形成嚴重的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就會疏遠和父母的距離,那么家長就不能夠很好地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所以,一定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尊重,做孩子的好朋友,這樣他們就會對父母敞開心扉,父母就能夠更好地走進孩子的心里,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比如,當孩子在向父母傾訴自己的悲傷的時候,父母不要給予不在乎的態度,而是應該積極地傾聽孩子的傾訴并給予合理的建議,讓孩子感受到充足的愛和尊重,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從而變得自信起來。
第二,給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不要什么事情都幫助孩子完成,這樣會讓孩子形成過分依賴的心理,對于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產生嚴重的影響,也會剝奪孩子探索的機會。所以,家長們應該給孩子提供充足的探索空間,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洗衣服,自己收拾書包。當他們做得好的時候,給予他們適當的表揚,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快感。當他們嘗到了成功的快樂之后,他們就會不斷鼓勵自己進步,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加獨立,變成一個更加優秀的“自我”。
第三,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有的父母對孩子采取嚴厲的教育方式,希望他們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所以就會盯著孩子身上的缺點不放,對于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視而不見,這對于孩子其實是不公平的。即便是希望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也需要不斷鼓勵和表揚的,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探索能力。所以,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多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的”“有價值的”,這樣他們才會不斷努力,讓自己獲得進步。
第四,進行適當的表揚。在幫助孩子建立自我概念的過程中,切忌過多地批評,但是也要注意不要過多地表揚。過多的表揚會讓孩子十分容易滿足,那么承擔挫折的能力就會下降,就會受不了別人的批評。除此,如果給予孩子過多的表揚,就會讓孩子過分地自我,這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掌握好表揚和批評的度。
給家長的話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獲得別人的認可和贊揚,每個人都不愿意活在批評當中,作為孩子更是如此。不要總是以為孩子還小,不能夠理解家長言行當中的潛在意義,其實孩子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敏感,他們十分在意自己在別人心目當中的形象和地位。一味地批評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調皮,孩子也會離你心目中的好孩子越來越遠,而適當地贊揚卻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你永遠想象不到一句表揚的話可以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力量。
上一篇:需求的杠桿,撬動財富的金山
下一篇:不安分的孩子,應該正確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