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口吐蓮花的父母
《名賢集》里有句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簡單理解就是說出來的話,讓人聽著舒服,那么聽者就會內(nèi)心喜悅;說出來的話讓人聽著不舒服,那么聽者內(nèi)心就會特別寒冷。如果父母能夠向孩子講良言,就是口吐蓮花的父母;反之,母親如果向孩子講惡語,就是口吐利箭的父母。所以,會表達(dá)和不會表達(dá)兩者之間有天壤之別,親子關(guān)系的好壞也會非常懸殊。會表達(dá),說的話讓孩子感覺到能量被提升了,有自信心了,孩子的狀態(tài)會越來越好。不會表達(dá),說的話就變成了殺傷性武器,不但沒有正向的作用,反而會引發(fā)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不會表達(dá)的父母往往會說一些刻薄的話、比較的話、打擊和評判的話,類似“你看誰誰考得多好,你看你”“你咋就這么不讓人省心呢”這些都是評判和比較的話,孩子聽了會反感、難受,充滿負(fù)能量。會表達(dá)的父母言語中充滿對孩子的接納與支持,哪怕孩子真的有錯,也會用一種婉轉(zhuǎn)的口氣去化解孩子的錯誤或讓孩子在錯誤中有所領(lǐng)悟,而不是被打擊。
看過一個故事:
孩子問媽媽:“媽媽,我是不是很笨啊,我的同桌想考100分就考100分,總是第一名!”媽媽對孩子說:“媽媽覺得你這個問題很重要,能否給媽媽一點時間思考,我一定會給你一個答案的!”兩天后,媽媽帶他去海邊玩耍,玩累了后一起坐在沙灘上看遠(yuǎn)方,媽媽問:“寶貝,你看前面有什么鳥?”“海鷗”“還有呢?”“小灰雀!”“你覺得海鷗聰明還是小灰雀比較聰明”“小灰雀”“為什么?”“因為海鷗笨笨的,海浪一過來,小灰雀早就離開了,很靈活。”媽媽停頓5秒說:“寶貝,海鷗雖然有點笨,但只有海鷗能夠穿越大海,橫渡大洋!”然后用深情的眼神看著孩子。什么都不用說了,從此以后這個孩子再也不跟別人比成績了,因為在他心里自己就是海鷗!
只要擁有一顆寧靜的心,任何父母都可以做到在孩子心靈最需要力量的時候說出愛的語言。
作為父母還要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向孩子說“謝謝”。正是因為孩子,讓爸爸、媽媽有了更多挑戰(zhàn)生活的耐心,收獲了很多快樂。孩子收到父母的“謝謝”,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備受珍視的人,他會覺得自己很重要,有一種很棒的自我存在感。
如果父母不會表達(dá)愛,還凡事都指責(zé)和抱怨孩子,讓孩子覺得透不過氣來,心頭像放著一塊大石頭,這樣會削弱孩子的力量。比如,當(dāng)孩子興奮地告訴父母自己考了100分,父母卻說:“考一次100分不是本事,每次考100分那才叫本領(lǐng)。”這就是一瓢澆向孩子的涼水。
父母評判、指責(zé)、抱怨、給孩子貼標(biāo)簽等,都會讓孩子越來越覺得自己不夠好,也不容易信任別人。
真正懂教育的父母,知道語言的力量,向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蓮花”,他的話語就像一道道光,能夠照亮孩子的心。每一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疼孩子的,所以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說出來都是嘉許的、贊美的、鼓勵的話,這些有能量的話表達(dá)著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是灑向孩子的陽光和雨露。
上一篇:什么是正念
下一篇:做一個吸引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