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深思熟慮,但不能杞人憂天
自古以來,我們就知道“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然而,盡管如此,大多數人還是因為害怕失敗而拒絕嘗試,并且,他們還稱自己是深思熟慮,他們認為需要將所有的因素考慮在內,其實,過多地考慮就成了杞人憂天。
的確如此,我們之所以碌碌無為,不是因為我們的想法太少,而恰恰是因為我們思慮太多。任何事情都有風險,就像股市里常年提醒股民“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膽大妄為的人義無反顧地進入股市,或者賺得盆滿缽滿,或者輸得傾家蕩產。當然,我們并非鼓勵大家都像賭徒一樣冒進股市,而是說,在做投資或者嘗試一件事情的時候,一旦想好了,就應該馬上實踐,而不要瞻前顧后、猶豫不決。
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的深思熟慮,指的是做事情之前的多方面考慮,而不是已經想好的事情猶豫再三、遲疑不決地不去做。深思熟慮的人并不缺乏勇敢果斷,而杞人憂天的人卻因為一些還沒有發(fā)生的可能羈絆自己的腳步,使自己舉步不前。做事情之前的深思熟慮和杞人憂天,是完全不同的。我們要深思熟慮,一往無前,而不要杞人憂天,裹足不前。
張數是某大學美術系畢業(yè)生,畢業(yè)以后,機緣巧合,他來到了現(xiàn)在這家公司,這是一家知名企業(yè),不過,這家企業(yè)所招聘的崗位并不符合他的專業(yè)。當時,已經找工作幾個月卻處處碰壁的張數再也不想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他只想先安定下來再慢慢圖謀。因此,就接受了這份工作。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fā)現(xiàn),上學時同專業(yè)的李想居然也在此就職。兩個大學同學意外在一家企業(yè)的同一部門相逢,也真是夠巧的。
一次,公司聚餐,張數和李想碰面,兩人一起喝酒,酒過三巡,兩個人都微微醉了。張數問李想:“你工作得快樂嗎?”李想搖搖頭,說:“不快樂。對我來說,這份工作只是暫時糊口的。我的理想是咱們的繪畫專業(yè),我一定要成為一名畫家。”
張數此時神情凝重,說:“其實,我來的時候和你的想法是一樣的,暫時糊口,然后去實現(xiàn)自己的畫家夢。不過。這家企業(yè)很大,待遇也不錯,我擔心萬一辭職了,又像畢業(yè)的時候一樣找不到工作怎么辦?萬一,我在繪畫的路上沒有發(fā)展,碌碌無為怎么辦?如果我從事繪畫事業(yè)10年而毫無收獲,那么就損失太大了,留在這個公司,10年之后,至少是個中層管理者,已經步入小康生活了!”
李想則很堅定:“不管怎么樣,我不能放棄自己的夢想。況且,你有什么好擔心的呢?連我都要去完成畫家夢,你要知道,你可是我們班的才子啊!”張數久久沒說話,似乎陷入了沉思。
半年之后,稍有積蓄的李想果然辭職了。他當了一名繪畫工作者,工資比之前低了很多,但是每天都可以作畫,做自己最喜歡也最擅長的事情。
轉眼之間,10年過去,張數在公司已經升任主任,做著拼搏得有時候甚至完全忘記繪畫的工作。一次難得的假期,他帶著家人去法國旅行,無意間經過畫展,不由得想起自己多年前的夢想。他情不自禁地走過去開始欣賞,突然,他看到一幅畫的落款寫著他熟悉的名字“李想”。他拿起電話撥打給李想,果然,這幅畫的確是李想所作,李想還邀請他參加下個月將在成都舉辦的“青山綠水”個人畫展。掛斷電話,他茫然若失。近來,他常常覺得迷惘,生活需要的一切他似乎都有了,但是他再也沒有時間拿起畫筆。他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有一點他很肯定,如果當時他和李想一樣辭職,去拿起心愛的畫筆,那么他現(xiàn)在的成就一定不會比李想差。
很多時候,禁錮我們的并非外界,而是我們自己的內心。凡事都會有失去的,也會有得到的。沒有人可以只得到,而從不失去。在權衡很多事情的利弊得失時,我們只需要想一想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內心深處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就能夠正確地作出取舍。世界上好東西那么多,那么多璀璨耀眼的成就,我們不可能全部擁有。既然如此,就珍惜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我們深思熟慮之后最想做的。
總的來說,我們應該提前規(guī)劃人生,給自己制訂長遠的目標,這是沒錯的。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局限于很多未發(fā)生事情的細節(jié),否則就會因為糾結導致杞人憂天、一事無成。這就像是一個人面對著有可能成功的機會,當然要預想最壞的結果,但是不要過多地考慮細節(jié)。只要覺得自己應該奮力一搏,就應該放開手腳努力去做。否則,再好的機會也會因為你的猶豫不決從指尖溜走,導致你無法更好地把控未來。
上一篇:你到底在害怕什么
下一篇:你是不是也曾有個夢想,把日子過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