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贏是競爭的最高境界
在自然界中,所有生物都遵循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律,各類物種都在進行著競爭,弱者必然會被自然界淘汰,然而它們之間也并不完全都是競爭,彼此之間也能夠和諧共處,互利共生,例如,豆科植物將養分輸送給固氮菌,固氮菌向植物提供氮素;而人類社會中,同樣也存在著競爭,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存在著競爭,也存在著彼此之間的合作。因為,社會想要發展,離不開競爭的推動,有競爭,才有進步,才有創新,才有發展。然而,我們要說的是,競爭的最高境界并不是一方勝利,一方失敗,并不是“適者生存,弱者淘汰”,競爭的最高境界應當是對雙方都有利的“雙贏”。
如果你懂得雙贏,能夠采取雙贏的策略,往往能夠解決事關生死的問題。當年,曹操率領80萬大軍南下攻吳,此時諸葛亮審時度勢,想出了一個雙贏的妙策,就是與東吳聯合抗曹。此舉不僅為吳國增添了一臂之力,同時也為日后發展自己、壯大自己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諸葛亮的成功就在于他善于聯合各種力量,不僅為他國提供了幫助,也能夠為自己造福,只一計便使得雙方都能夠得到巨大的收獲。
在當代市場中,美國的微軟和蘋果公司可以說是一對勢均力敵、不相上下的競爭對手。兩個公司在爭奪計算機的市場控制權上,一直處于熾熱的競爭狀態。兩個公司的競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持續到90年代,到了90年代中期,微軟公司在競爭中漸漸處于上位,占據了市場上90%的份額,這時候蘋果公司已經到了懸崖邊上,差不多到了山窮水盡的絕境。蘋果公司為了起死回生,無奈之下,竟向美國聯邦法院起訴,指控微軟公司違反了《反壟斷法》,并要求微軟公司賠償10億美元,可還沒等到官司解決,蘋果首席執行官格拉塞卻向蓋茨致電,希望能夠獲得微軟在技術上的支持,能夠讓自己的音樂文件可以在微軟網絡和便攜設備上播放。
剛開始,人們認為蓋茨肯定會斷然拒絕,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蓋茨卻非常支持這一舉動,他通過微軟的發言人對格拉塞的提議表示歡迎,并希望二者能夠真誠地展開合作。1997年,微軟向蘋果公司投資1.5億美元,將蘋果公司挽狂瀾于既倒,2000年,又為蘋果公司推出Office 2001。
結果,微軟和蘋果公司實現了雙贏,他們共同分享了在計算機市場上的利益。
社會學家戴維曾把雙贏比做是一頓各取所需的自助餐,在他看來,雙贏是一種人人都能成為勝利者的想法,是一種既寬容又堅忍不拔的想法。也就是說,我不會踩著你的肩膀往上爬,但是我也希望你不會對我使奸耍滑。我希望你能夠成功,但是我也希望自己成功,我們可以通過競爭,通過合作,實現兩個人的成功,雙贏才能夠海闊天空。誰得到的好處多一點,誰得到的少一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能夠各取所需,都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在人生當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競爭對手。當你遇到競爭對手的時候,按照常理來說,我們要將競爭對手視為死敵,集中精力,使出渾身解數將其徹底擊敗,直至最終消滅對方。然而,競爭對手之所以能夠成為你的敵手,他就應當具有與你相當、不分伯仲的實力,如果你一味地想要置之于死地,那么他也會攢足渾身的力量與你爭個魚死網破,這樣一來,難免會落得個兩敗俱傷的結局。即便你能夠將他擊敗,即便你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但是你在與他爭斗的過程中,自身的力量也會大大損耗,實力必定大不如前。再者說,即便你今天能夠將他打敗,可是誰能保證他日后不會東山再起、卷土重來呢?到時候他再對你反戈一擊,你豈不是自討苦吃?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你一味地想要將對方逼向絕境,對方一旦拼了命,死馬變成活馬,反擊的力量絕對你是想象不到的,反擊的打擊力度往往也會讓你瞠目結舌。所以,你要找一個與競爭對手共存的方法,就是能夠聯合對方,積極尋找能夠讓雙方共贏的方法,這樣才是長久之計。
競爭就像是一扇門,不同的門里面有著不同的競爭手段,最為低級的競爭就是完全為了自身利益而不擇手段,哪怕置對方生死于不顧。而最高境界的競爭,則是良性為之,含蓄待之,在面對競爭對手時,能夠同對手站在同一戰線上,將對手變成共同合作的朋友,攜手并肩作戰,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實現雙贏。
上一篇:勢單力薄時,更要懂得借力
下一篇:只算計自己的利益,成不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