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算計自己的利益,成不了大事
如今的社會是個商品經濟的社會,而商業社會中,充滿了巨大的壓力和競爭。但是,不要以為在商品經濟的社會中只有機關算盡、唯利是圖的人才能夠生存得更好,更能夠如魚得水,實際情況其實恰恰相反。由于人是群居動物,不能脫離其他人而單獨生存,所以,在社會中,人和人之間關系的應用對于一個人的事業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假如一個人只想著如何讓自己去賺取最大的利潤,只顧著往自己的口袋里塞,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失去眾人的扶持,而沒有了眾人的信任和扶持,一個人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
人都看重實際利益,有了實際利益就感覺心底踏實、受用。只是口頭承諾而不讓人看到現實利益的人之所以惹人厭煩,就是因為他總是拿一些看不見的東西炫耀,總是胡亂虛構一些不可能的事情,讓人覺得完全是夸大其詞,一點不可靠。而得到了實惠就能夠讓人踏實下來,因為看得見的東西讓人凸顯自身的存在。
在商品經濟的社會中,每個人的雙眼都關注著自己的實際利益。正所謂“不見兔子不撒鷹”,如果看不到實際利益,沒有誰愿意浪費自己的資本和精力。相反,一個人如果想借助別人的力量為自己的事業服務,就要擺出切實的利益,從而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并通過實際的看得見的利益調動他人的積極性,幫助自己成就一番事業。以利益驅動他人來幫助自己是一種高明的做事手段。
但是如果你只關心自己應得的利益,把從別人口袋里掏錢當成天經地義的事情,那么你的事業就難以長久發展。
林先生經營了一家圖書公司,后來經朋友介紹,認識了一家印刷廠的老板,由于林先生對于這個行業還不是特別熟悉,印刷廠也沒有特別熟悉的人,所以就和這個印刷廠的張老板開始合作了。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林先生把印刷、訂紙、分色、制版、裝訂等所有工作都交給張先生包辦。
可是他不知道,張老板的印刷廠也只有印刷一項業務,其余的部分他都會轉包出去,當然張老板不會做無用功,經過轉手,他賺了兩成左右的差價。
合作幾年之后,林先生發現他因為怕麻煩而加大了不少的花銷,同時自己的圖書公司也開始邁上了正常的軌道,人員大大增加,各個相關部門也都成立了,于是他把包給張先生的業務,除了印刷之外,全部收回自己處理。
可沒料到張老板居然勃然大怒,說林先生不講道義。林先生反駁他說:“要給誰做是我的權利,難道我這樣是做錯了嗎?”到后來,他就再也沒有和張老板合作過了。
張老板賺取經過轉手的差價雖然沒有什么不妥,但是林先生停止和他部分的合作卻不涉及道義上的問題,買賣本來就是合適就做,不合適就分。可是問題在于,張老板將自己轉手得到的差價當成了自己理應得到的利益,林先生不再跟他合作之后,他就產生了利益被剝奪感,本來能夠賺一萬元,現在只能賺三千元,心中難以適應這種失落,于是開始抱怨起來了。
其實在這件事情當中,林先生并沒有過失,倒是張老板只顧自己的利益,因為他賺取外包部分的差價是多出來的,印刷方面的利潤才是他理應得到的部分,而對林先生做出的這個新決定,他應該表示感謝,并愿意繼續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才對。結果他非但不同意這個決定,反而破口罵林先生不講道義,最后使得自己的印刷生意也失去了。
所以說,做事情要多為他人著想,不能只顧著自己多吃,也要讓別人吃得到才行。市場就是一塊蛋糕,你不可能獨占,只有聯合更多的人才能夠搶奪更多的蛋糕,但是在分配蛋糕的時候,你也要注意分配平均,假如分配不均,就會有人心生怨言,就不再愿與你展開合作,甚至會成為你的對手同你展開激烈的競爭。所以,不管是在什么時候,你只有照顧到別人的利益,才能夠讓自己得到更多的利益。如果你總是想著獨占利益,那么結果只有一個:眾叛親離,四面樹敵。
上一篇:雙贏是競爭的最高境界
下一篇:外圓內方是正確的做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