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通: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期望與現實往往是有距離的,不盡如人意的工作環境,自身性格不適應工作要求,與上司的做事方式沖突……這些常見的職場問題多少都會造成工作中的困惑,引起個人對現實的不滿,于是就有人抱怨,把自己的失敗咎于客觀環境,但這樣做又有什么用處呢?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是職場選人用人的重要規則之一。身為員工,處于怎樣的工作環境,遇到怎樣的上司,通常是自己無法決定又難以改變的,或者至少是暫時無法改變的。如果你不能適應,無論能力多強,也很難認真地做好工作,長期下去則難免被淘汰的厄運。
如果你遇到了上述困境并正為此煩惱,不如先來看一個故事:
聽說山里有位大師閉關修煉多年,竟練就了一身“移山大法”。人居然能移動大山?很多人非常好奇,便央求大師當眾表演一下。大師對著大山高喊:“山過來,山過來!”,但山巋然不動。半晌,大師幽幽一句:“山不過來,那我就過去吧?!北娙舜蠡蟛唤?,大師微微一笑道:“我叫山過來,山不過來,怎么辦?那我就只好過去了。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么移山大法,唯一能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喚山山不應,移山山不動,一句“山不過來,那我就過去吧”看似是大師無奈的嘆息,卻蘊藏著一種變通的智慧:“山”是不會動的,而人呢?是會動的,走近它,什么“山”過不去!當無法改變環境時,與其發一些無謂的牢騷,做一些無謂的抱怨,不妨改變一下自己,你會發現眼前一馬平川。
在沒有發明鞋子前,人們都赤著腳走路。一位國王出去巡視腳被石子割傷了,他一怒之下令將全國的道路都鋪上牛皮。這時候,一個聰明的大臣諫言道:“國王,那是一個勞民傷財的辦法,為何不用牛皮直接把您的腳包起來呢?”國王一試果然有效,鞋子就這樣發明了出來。
改變是一種變通,是對自己的心態、思維和行為所作出的適應環境的有利調整。我們常說“窮則變、變則通”,變通的目的是為了擺脫現在的困境,以達到理想目標。特別是在日新月異的新經濟時代,只有不斷改變自己以適應職場要求,才算認真的工作,才能取得發展、獲得成功!
白勇在一家貿易公司上班,他經常感嘆自己生不逢時,運氣糟糕,一天他對一位事業比較成功朋友抱怨:“我到公司工作一年多,老板不提拔我不說,連工資都不給我漲,我一點工作激情也沒有,改天我要辭職……”該朋友沉默了一會兒,說:“要我說啊,你應該把商業文書和公司組織完全搞通,甚至連怎么修理影印機的小故障都學會,然后再辭職不干?!币姲子虏唤?,朋友解釋道:“把什么東西都學通了后再一走了之,既出了氣又有收獲,這樣多值?。 ?/p>
白勇聽從朋友的建議,從此便默記偷學,甚至下班后還主動要求加班,以便多學一點東西。半年后,朋友問“你還辭職嗎?”“不了”,白勇搶著說:“近半年來,老板對我刮目相看,不僅給我加了薪,還提拔了我,我已經成為公司的紅人了!”朋友笑著說,“這是我早就料到的!當初老板不重視你,是因為你能力不足,又不努力工作,沒有業績;而后你改變自己,提高了自身能力,融入并適應了這個環境,又能為公司創造效益了,老板當然就對你刮目相看了?!?/p>
很多時候,改變世界太難,改變自己卻很容易。
如果老板沒有認可你,是因為你還沒有做出令對方滿意的業績;
如果同事不喜歡自己,是因為你的表現還不讓人喜歡;
如果無法說服顧客,是因為你還不具備足夠的說明能力。
山不過去,你就過去。要想事情改變,首先得改變自己。每個人身上都有無窮的潛能,而所開發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每一次的變化恰恰是一次挖掘自己、證明自己的良機。與其怨天尤人,何不用心去享受和體味每一次變化帶來的挑戰和樂趣呢?
請記住,英國圣公會主教的墓碑上的這段話:
當我年輕自由時,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漸漸成熟明智時,發現這個世界是不可能改變的,于是將眼光放的短淺了一些,那就只改變我的國家吧!但我的國家也是我無法改變的。當我到了遲暮之年,抱著最后一絲努力的希望,我決定只改變我的家庭、我親近的人——但是,唉!他們根本不接受改變。
現在,在我臨終之際,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想著改變自己,那么接著我就可以改變我的家人。然后,在他們的激發和鼓勵下,我也許就能改變我的國家。再接下來,誰又知道呢,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可以改變。
改變自己,適應環境,職場好運從此刻開始!
箴言No.2
世界不是由我們創造的,不會隨我們的喜歡而改變。沒能力去改變什么時,那就請改變我們自己,認真做好工作,以適應環境吧!改變世界太難,改變自己卻很容易,而且你將發現,眼前一馬平川。
上一篇:變化之中找出機遇
下一篇:只說不做,結果永遠是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