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個人在森林中趕路的時候,突然遇見了一只饑餓的老虎,老虎大吼一聲就撲了上來。他拔腿就跑,但老虎在后面緊追不舍。他一直跑……最后被老虎逼到了懸崖邊上。望望深不見底的懸崖,又看看老虎,他想:“被老虎捉到,是死定了,而且還會受盡折磨。跳崖反而會有一線生機(jī)。”于是,他縱身跳了下去。
非常幸運(yùn)的是,他掛在了一棵樹上,樹上還結(jié)了不少果子,看樣子已經(jīng)熟了。他慶幸地想:“這下好了,只要我慢慢地爬下崖去,就安全了。并且,還可以摘些果子帶回家。”這時,他突然聽到樹下傳來一聲巨吼,往下一望,才發(fā)現(xiàn)一只獅子正如饑似渴地望著他。他苦笑了一下,自言自語地說:“被老虎吃也是吃,被獅子吃也是吃,況且現(xiàn)在我還在樹上,它們誰也吃不到我,我還擔(dān)心什么呢?”
就在他放下心來的時候,他聽見頭上傳來一陣異響,原來是兩只老鼠在用掛著他的樹枝磨牙。他又是一陣驚慌,不過很快又安下心來,他想:“樹枝斷了,掉下去摔死,總比被獅子生吞活剝好。”平靜下來后,他覺得餓了,于是就伸手摘果子吃,吃飽之后,他又想:“既然遲早都是死,不如在死前美美地睡上一覺!”
等他從夢中醒來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老鼠、獅子及老虎都不見了,自己終于脫離險(xiǎn)境了。
原來就在他睡著的時候,老虎饑餓難耐,也從上面跳了下來,結(jié)果碰到了下面的獅子。為了保證自己對食物的所有權(quán),獅子和老虎展開了激烈的搏斗,它們邊打邊吼嚇跑了老鼠,而它們倆最后也雙雙負(fù)傷逃走。
倘若故事中的主人公無法坦然面對深陷險(xiǎn)境的狀況,只要稍微一個不小心,就會命喪黃泉。正所謂“人活一世,沒有誰能夠萬事順意”。面對既成的不如意之事,既然我們無法改變,與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惱,還不如面對現(xiàn)實(shí),適應(yīng)環(huán)境,在既有的條件中讓自己獲得最大程度的快樂。
其實(shí),適應(yīng)就是一種接受。由于人貪戀安逸的天性,當(dāng)苦難降臨時,不少人往往會拒絕走出昨天,拒絕直面不如以往的環(huán)境,接受這種現(xiàn)實(shí)的變化。拒絕接受,就是不愿失去曾經(jīng)擁有的。然而,事實(shí)就是事實(shí),它不會因?yàn)?ldquo;拒絕接受”就不存在。時光在流逝、生活要繼續(xù),即使不愿意,人們也必須接受。
那么,什么是接受呢?接受就是在心理上認(rèn)同,在情感上容納。接受不是因?yàn)閼涯畎惨莸娜兆佣钤谶^去,而是面向未來重新整裝出發(fā)。
適應(yīng)的過程必然是痛苦而艱難的,因?yàn)槲覀円獜男睦砩蠑[脫對自己最在乎東西的眷戀和依賴。生活中,許多人都因?yàn)椴荒苓m應(yīng)現(xiàn)實(shí)而借酒澆愁、消極逃避,使自己生活在黑暗之中。因此,能否懂得“適應(yīng)”和是否善于“適應(yīng)”,正是檢驗(yàn)人們的才智和勇氣的試金石。而懂得和善于“適應(yīng)”的人才能擁有圓滿的人生。
有“歌曲之王”之稱的舒伯特就曾說過:“只有那些能安詳忍受命運(yùn)之否泰者,才能感悟到真正的快樂。”當(dāng)“不如意”已經(jīng)成為事實(shí),勇敢面對并且從容地由不如意中找到一條通往光明的新路,才是求得快樂、寧靜的最好辦法。
總之,人生在世,有得必有失,有些東西既然失去了就不必耿耿于懷。真正的智者敢于直面不如意的事實(shí),敢于坦然面對生活中的失敗、不幸及困苦。然而,只有做到了坦然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才能夠獲得真正的快樂。
上一篇: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
下一篇: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