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暗示,擺脫壞心情的枷鎖
自我暗示,也就是自己主動自覺地通過言語、手勢等間接含蓄的方式向自己發出一定的信息,使自己按照自己示意的方向去做。事實上,心理學家認為,自我暗示有消除恐慌和消極心態的功能。美國心理學家威廉斯說:“無論什么見解、計劃、目的,只要以強烈的信念和期待進行多次反復的思考,那它必然會置于潛意識中,成為積極行動的源泉。”
在某電視臺,一位著名的主持人這樣告訴人們他的成功秘訣:“我以前不過是工廠里的一名小職員,這輩子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源于自己的一個小秘訣,每次發生糟糕的事情,我總是安慰自己:一切都會好的,事實原來比這個更糟糕。”其實,主持人所說的秘訣,就是一種自我暗示。在一部蘇聯電影里,警衛員瓦西里堅定地告訴妻子:“面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這其實也是一種心理暗示,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讓我們擺脫壞心情的枷鎖,重新找回久違的快樂。
一位哲人見生活貧困的朋友整天愁眉苦臉,他就希望自己能夠找出一個方法讓朋友重新快樂起來。但是,無論哲人怎么說,那位貧困的朋友就是快樂不起來,反而認為哲人是在奚落自己。為了讓朋友接受自己的建議,哲人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對那位朋友說:“你愿不愿意離開你的妻子?愿不愿意丟棄你的孩子?愿不愿意拆掉你的破房?”那位貧困的朋友堅決地搖搖頭,哲人接著說道:“對啊!你應該慶幸自己有一位默契的伴侶,慶幸自己有一個可愛的孩子,慶幸自己有一間溫暖的舊屋,你應該為此感到高興啊!”聽了哲人的話,那位朋友的愁苦脫離了眉梢,憂郁離開了額頭,重新開始快樂起來。
不難想象,如果沒有哲人的幫助,也許,那位貧困的朋友依然愁眉苦臉。他始終不能擺脫壞心情的枷鎖,這是因為他不懂得自我暗示,如果他告訴自己“你要快樂起來”“快樂才是你所需要的”“貧困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那么,在這樣的不斷暗示下,他會發現即使是拮據的生活依然可以令自己由衷地感到快樂。
其實,一個人的快樂與不快樂,通常不是由客觀條件的優劣來決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態以及情緒來決定的。在生活中,無論遇到多么糟糕的事情,不要沮喪,不要生氣,暗示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那么,我們就可以從那些困難、不幸中重新挖掘出新的快樂來。
1998年7月21日晚,在紐約友好運動會上意外受傷后,默默無聞的17歲中國體操隊隊員桑蘭成為了全世界最受關注的人。那確實是一個意外,當時,桑蘭正在進行跳馬比賽的賽前熱身,從她起跳的那一瞬間,由于外隊教練的一個“探頭”動作干擾了她,導致她動作變形,從高空栽倒在地上,而且是頭著地。個性溫順的桑蘭在遭受到如此重大的變故后卻表現得相當樂觀:“我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她的主治醫生說:“桑蘭表現得十分勇敢,她從來不抱怨什么,對她我能找到表達的詞語是‘勇氣’和‘樂觀’。”
或許,正是那份積極的心理暗示鑄就了她堅強、樂觀的性格,美國稱她是“偉大的中國人民光輝形象”,在美國住院的日子里,許多美國民眾都會去看她,并不只是因為她受傷了,而是為她的精神所感染。是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在這樣的信念下,桑蘭逐漸好了起來,直到今天,她依然沒有離開世界人民的視線。
美國心理學家霍特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天,弗雷德感到自己的心情很差,以前,在這樣的時候,他通常都是把自己關起來,不見任何人,直到心情變好為止。但是,這天,弗雷德知道公司要舉行重要的會議,所以,他決定裝出快樂的樣子。在會議上,他笑容可掬,心情看起來十分愉快,不過,令他自己感到奇怪的是,沒過多久,他發現自己真的擺脫了壞心情的枷鎖。
1.一切都會好起來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遭遇壞心情的時候,可是,我們應該清楚一點:如果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事情,那就改變心情吧。時刻給予自己這樣的忠告:一切都會好的,不管多么生氣、憤怒,依然沒有辦法改變事情的結果,那么,不如選擇一份好心情吧。當然,在很多時候,“一切都會好的”,無異于自我安慰,甚至,有的人說這是“自欺欺人”,但是,哪怕是自欺欺人,只要我們能獲得平和的情緒,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2.積極的暗示是一種自我安慰
壞心情,將會影響我們大腦的正常思考,麻痹我們的神經,使我們變得越來越墮落。如果任由這樣的狀態下去,不僅做不好任何事情,反而會把自己推向深淵。一份平和的情緒,有助于我們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即使是安慰自己、欺騙自己,只要能讓我們懷抱解決問題的希望,足矣,這才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在生氣或憤怒的時候,給予自己積極的暗示,或許,一切事情真的會好起來的。
自控小貼士
其實,這就是一種心理暗示,不管自己的心情有多壞,都要告訴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表現出一副快樂的樣子,到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真的擺脫了壞心情,變得快樂起來,這就是積極心理暗示的魔力。
上一篇:積極主動,讓機遇花落你家
下一篇:積極的自我暗示,讓你更加從容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