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對手的智慧,填充自己的智慧
每個人都有自己能力所不能達到的死角,單打獨斗的人永遠成不了大氣候。要學會向自己的對手“借”智慧,這樣,你才能夠在社會中站得穩、行得端。
你也許讀了很多成功人士創業的故事,在每一個成功故事里面,都隱含著他們的傳奇人生和發家史,他們的成功,在為我們這個時代和他本人創造財富的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他們累積起來的珍貴創意和智慧;他們的成就,為我們這個時代貢獻了一個個可以借鑒、引人思索的經驗。
你可以花上10年、20年或30年的時間,自己在黑暗中慢慢摸索成功的方法,但在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這樣做顯然是愚蠢的。最聰明的辦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遠,踏著成功者的腳步,用最短的時間學習頂尖高手的成功經驗。
華人富豪李嘉誠初創業的時候,生產塑膠玩具。盡管生意狀況很不錯,但由于競爭者日漸增多,他隱隱感到了某種危機,于是他決定尋找一個新的突破口。一天深夜,他從雜志上看到了一則意大利生產塑膠花的消息,李嘉誠心中一動,決定前往意大利“取經”。
從意大利學藝歸來后,李嘉誠便把樣品交給設計人員研究,要求他們盡快開發出塑膠花新產品。設計師們經過精心研制,終于做出了不同色澤和款式的“蠟樣”。李嘉誠帶著自產的塑膠花樣品,像最初做推銷員那樣,一一走訪經銷商。當李嘉誠把樣品展示給他們時,這些經銷商被眼前這些小巧玲瓏、惟妙惟肖的塑膠花弄得瞠目結舌、眼花繚亂。大家圍著塑膠花仔細察看,這才發現李嘉誠帶來的塑膠花,的確與印象中的意大利產品有所不同;而且在樣品中,還有好多種中國人喜愛的特色花卉品種。
不久,塑膠花迅速風行香港及東南亞。尋常百姓家、大小公司的寫字樓里,甚至汽車駕駛室里,無不綻放著絢爛奪目的塑膠花。李嘉誠用他的塑膠花掀起了香港消費新潮,他的長江塑膠廠漸漸開始蜚聲香港業界。
畢加索說過:“優秀的藝術家靠借;偉大的藝術家靠偷。”這句話闡明了一個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快速成功,就要學習或借鑒前人的成功經驗。成功人士都是這樣走過來的,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從同行的成功者過去的經驗里尋找突破口。花旗銀行亞洲區主席梁伯韜說過:“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要總結前人的經驗,我希望在中國出現更多的李嘉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成功人士在某一領域成功的方法、步驟,學習別人的經驗,可以縮短自己的奮斗歷程,使自己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少走彎路。
清朝末年,在京城的一條街上,有三家布料店,相互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在淡季里,陳記布料店為打開銷路,掛出“蝕本甩賣”的牌子,實行降價銷售。對面的周記不甘示弱,也開始低價銷售。旁邊的王記擔心生意被那兩家搶走,也跟風而上。可是,過了一段時間,王記一看這樣下去,自己的店肯定要垮,所以,率先宣布關門停業。
陳記和周記兩家店仍舊為整垮對方繼續降價,最終損失慘重,都被迫關門。這時候,有一個李姓的年輕布料商,在這條街上新開了一家布料店。同時,先前關門的王記布料店,因為損失不太嚴重,保存了實力,又開業了。
鑒于以前幾家店惡性競爭導致的不良后果,這個李姓年輕人親自上門拜會了王記布料店的老板。經過一番促膝長談,兩家達成了協議,商定了相同的價位,并通過不同的服務方式,來滿足顧客需要。結果,兩家店的生意都非常紅火。
許多事情,不經歷就體會不到,但你可以從別人的身上感悟、借鑒。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短處,也有自己的長處,由于主攻目標不同,有時自己的長處在商戰中“英雄無用武之地”,這就要求你善于借別人的長處,把別人閑置的力量借過來,合理利用;把別人閑置的資源挖掘出來,充分利用。創業本身就是一種借力加創造的過程,借用別人的長處可以為你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
上一篇:你的一切價值,都是你注意力的產出
下一篇:借雞下蛋,打開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