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些煩惱,多一些開心的笑
心理學家說:“健康的開懷大笑是消除精神壓力的最佳方法之一,同時,也是一種愉快的發泄方式。”當壓力來臨或者遇到了煩心的事情,我們應該忘記心中的憂慮,開懷大笑,敗一敗自己的火氣。笑完了,壓力也就消失了,憤怒的情緒也回歸到正常狀態了。我們常說“笑一笑,十年少”,在西方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開懷大笑是劑良藥。”笑對一個人身心的益處,得到了中西方醫學專家的普遍認可。美國心理學家史蒂夫·威爾遜是“世界歡笑旅行”組織的創始人,他這樣闡述了“笑”:“笑很簡單,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領,笑也很復雜,蘊含著許多人們可能從來沒聽說過的學問。”對此,威爾遜對笑進行了多年的研究,他號召人們用笑趕走煩惱、焦慮。所以,當壓力來襲,盡情地大笑吧,這樣會助你調節情緒,平復心境。
芬蘭科學家通過多項實驗和調查發現,人一生下來就會笑。簡單地說,人可以不需要學習就能發出笑聲,剛出生的孩子會在睡夢中微笑。但是,諸如悲傷、煩惱等負面情緒,以及表達負面情緒的憤怒、哭泣,則需要通過親身體驗,慢慢學習而來。另外,相對于心中憂慮而引起的皺眉來說,笑調動的肌肉數量更少、用力也要小一些。那么,既然綻放笑容變得如此簡單,為什么不少一點煩惱、憤怒,而多一些開心的笑呢!
盧剛大學畢業后,進入了一家大公司,雖然擁有名牌大學的畢業證,他卻在辦公室里當了一名普通的文員,這令盧剛十分苦惱,心中常常為此憤憤不平。另外,由于盧剛不太善于表現自己,內心有著強烈的自卑感,使得自己的才能無法施展開來。過了一段時間后,盧剛覺得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渾身都沒有力氣,莫名其妙地失眠。盧剛覺得自己心理有了問題,在一個星期天,他走進了一家心理咨詢中心。面對醫生,盧剛傾訴了心中的苦悶,不過,醫生并沒有給他任何的勸導,而是提出一個小小的要求:“每天早晨起床后,什么都不要干,先對著鏡子里的自己笑一下。在一天的工作中,如果感到苦悶了,就找個安靜的地方,開懷大笑一番。”盧剛半信半疑,但還是照心理醫生的話去做了。
一個星期過去了,盧剛又去了醫院,醫生問他:“感覺怎么樣?情況是否有所改觀?”盧剛感慨地說:“真沒想到,這個辦法很靈驗。”原來,剛開始照鏡子的時候,盧剛被自己的樣子嚇了一跳:眉頭緊皺,滿臉沮喪,活脫脫一張苦瓜臉。雖然以前盧剛也會對著鏡子剃須、洗臉之類的,但那時都是面無表情,盧剛意識到已經好久沒有認真地審視過自己了。盧剛想著以前自己是一個快樂的小男孩,記得自己以前也是喜歡笑的,可是,當他第一次對自己微笑的時候,卻發現笑容變得十分僵硬。后來,盧剛開始每天對鏡子里的自己笑,他在鏡子里看到了一個快樂的自己,他感到渾身的力量回來了。
盧剛有些疑惑地問醫生:“請問這是什么道理呢?”醫生笑著說:“笑趕走了你內心的怨氣和憂慮,為你帶來了自信和快樂,因此,你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了較大的影響。”聽了醫生的話,盧剛恍然大悟,以后,在辦公室里,同事們經常都能聽到盧剛那爽朗的笑聲。
然而,現代人笑得越來越少了,事實上,我們要想做到笑口常開,就需要自己有意識地做一些努力。我們可以試著培養這樣一些習慣:每天起來,對著鏡子給自己一個笑容;遇到匆匆而過的行人,盡量給對方一個笑容;如果平時不怎么喜歡笑,可以多觀看一些喜劇片或笑話。強迫自己笑,慢慢地,笑就會變成一種習慣。
有一位智者很喜歡大笑,而且,通常是在嗔怒時大笑,弟子感到不解:“既然這么生氣,為什么會選擇笑呢?”智者這樣回答:“因為大笑可以幫我趕走內心壓力,即使我強迫自己大笑,也能夠達到這樣的作用,所以,既然笑能有如此的作用,我又何苦選擇生氣呢?”
當然,我們所需要的是健康的開懷大笑,這不得不有一些前提的條件。比如,高血壓患者應該盡量避免大笑,否則會引起血壓上升、腦溢血等;正處于恢復期的患者也要避免大笑,因為這有可能使病情發作;還有,當一個人在吃東西或飲水的時候,也不要大笑,以免食物和水進入氣管,導致劇烈咳嗽,甚至是窒息。當自己有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或者內心郁積著負面情緒,不要跟自己較勁,不妨選擇開懷大笑吧!
上一篇:寬恕別人,因為寬恕受益者是寬容者本身
下一篇:年輕,就應該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