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澇保收的人生,真的好嗎
古人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盡管每個人都在為了擁有更好的生活而堅持不懈地努力,實際上,若你的工作狀態太過安穩,若你從來不需要為了明天而努力奮斗,那么你的人生也會進人退休的狀態,變得如同一潭死水,毫無漣漪。
如今,有很多年輕的大學生在畢業找工作的時候,無一例外地想要錢多活少離家近的工作,不能出差,不能加班,福利待遇要好。不得不說,這樣的工作打著燈籠都難找,如果有,也基本上只適合那些有一定技能的離退休人員二次就業,發揮余熱。作為年輕人,我們為何要在應該努力奮斗的年齡段選擇安逸呢?人生之中,如果不能利用青春的好時光為自己打拼,那么等到有朝一日青春不再時再想拼搏,難度就會加大很多。舒適的生活就像是一劑毒藥,會使人習慣安逸,變得萎靡不振。細心的朋友會發現,自古以來,寒門出貴子,越是那些人生坎坷的人,反而越是能夠在與生活博弈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堅定不移的信念,始終都在以飽滿的力量與生命進行博弈。所以他們斗志昂揚,從來不會輕易放棄。
挪威人喜歡吃活的沙丁魚,若沙丁魚死去,便很少有人愿意購買,為此價格就會降低很多。漁民在捕捉到沙丁魚之后,都想將其活著運送到市場上,賣個好價錢,但是,從海邊到市集,要走過漫長的路程,為此,很多漁民的沙丁魚到達市場之后基本上都已經死了。大家絞盡腦汁,想找到一個給沙丁魚保鮮的辦法,卻總是找不到。偶然間,大家發現有一個漁民總是能把沙丁魚鮮活地運送到市場上,這是為什么呢?很多人都想向這個漁民打聽消息,但是這個漁民始終守口如瓶。也為此,他的沙丁魚賣出了一個好價錢。直到這個漁民去世,人們才從他的后代口中得知其中的奧秘。
原來,這個漁民每次運送沙丁魚的過程中,都會在水箱里放入幾條喜歡吃沙丁魚的鲇魚。這樣一來,在鲇魚的進攻下,沙丁魚不得不保持游動的狀態,原本因為缺氧而出現的窒息死亡情況也大大好轉。
鲇魚是食肉動物,喜歡吃魚,把沙丁魚的天敵投入水箱中,讓沙丁魚在被運輸的過程中始終為了躲避鲇魚而不停地游動,反而激發了它們的求生能力,讓它們能夠活著到達市場。心理學家發現這個現象之后,把這種現象稱為鲇魚效應。實際上,就是創造危機,以激發出生命體的求生意志和本能。作為年輕人,尤其是剛剛大學畢業的大學生,我們千萬不要奢望找到一份旱澇保收的工作,否則,若在工作的過程中不需要勞心費力,也不要需要努力學習,我們很快就會被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遠遠甩下。只有努力地挑戰自己,讓自己承受更加艱巨的人生任務和責任,才能激發生命的力量,創造人生的奇跡。
同時,在安逸的環境里,人很容易被環境同化,因為他們身邊都是那些貪圖安逸的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的從眾心理是很強的,例如,當身邊有個人做了什么,其他人也會跟風去做。當身邊有人說了什么,其他人也會馬上成為流言蜚語的傳播者。要想不被安逸的環境腐蝕,我們就應該趁著年輕逼迫自己一把。只有勇敢地打破安逸的環境,只有激發自己的生命潛能和人生斗志,我們才能如同面臨鲇魚的沙丁魚一樣不停地游動,讓自己充滿活力。
上一篇:無愧青春,要用奮斗來揮灑
下一篇: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