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是福,善于吃虧才能贏得大利
說起吃虧是福,人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也常常會把這四個字掛在嘴邊,但是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卻少之又少,大多數人一旦吃虧就會火冒三丈,也根本不知道要如何面對自己。實際上,善于吃虧,是人生的一種技巧,心甘情愿地吃虧,則是人生中至高無上的境界。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堅持做人的底線和原則,這樣才能避免在成長的道路上因為一些蠅頭小利,就迷失了本心。
每個人都有欲望,為了滿足欲望,人們往往會拼搏和努力,也堅持進取。但是,欲望卻是無底的深淵,能夠控制住欲望的人,可以成為駕馭欲望的主人,而不能夠控制欲望的人,則會在欲望中迷失自我。現代社會,有些人之所以腐敗,就是因為欲望在作祟。面對著飛速發展的時代,面對著越來越膨脹的物質欲望,他們雖然知道自己的本分和職責所在,卻漸漸地迷失了自我,也失去了職業的道德與素養。不得不說,是欲望使人墮落。然而,適度的欲望也會激勵人不斷地努力進取,從而幫助人們改變命運,把控人生。為此,在做出很多選擇的時候,人們情不自禁地就會權衡利弊,從而確定自己應該舍棄什么,堅持什么。記住,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控制欲望,這樣才能從容不迫地成長,也才能全力以赴地做好自己。
在柳宗元筆下,有一種昆蟲叫賴撇。賴撇長得非常弱小,生活在食物鏈的最底層。如果賴撇能知足常樂,量力而行,它也能生存下去。然而,賴撇非常貪心,對于自己的欲望毫無節制。在四處爬行的過程中,賴撇只要看到想要的東西,就會將其據為己有,然后馱著越來越沉重的東西繼續前行。最終,賴撇馱著的東西已經遠遠超出了它的承受能力,它被活活累死,一命嗚呼。其實,那些被欲望的無底深淵網絡住,而且不知道如何節制欲望的人,又何嘗不是賴撇呢?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一個人即使有再多的金錢和財富,也只需要很少的東西就能滿足他們的生活。例如,大富豪就算住著別墅,睡覺也只需要半張床,吃飯也只是一日三餐。那么,為何還需要那么多金錢呢?很多大富豪也是慈善家,如巴菲特、比爾·蓋茨,他們把自己掙來的錢用于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在得失之間做出了很好的取舍,可以說他們領悟到了金錢對于生命的意義。
在靠著大海維持生計的漁民中,很多人對于大海都懷著敬畏之心。在捕撈的季節里,他們在打魚之后,會把那些還不符合捕撈標準的魚放生回到海里。在丹麥,每一個喜歡釣魚的人也會隨身帶著一把尺子,并且認真測量釣到的魚,然后把符合標準的魚拿回家吃掉,把不符合捕撈標準的魚再放回海里。不熟悉捕魚生活的人看到這樣的情況會覺得很納悶:為何要把辛辛苦苦捕撈到的魚放走呢?原來這是為了維持大海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為了尋求更長遠的利益。如果不懂得珍惜和愛護大海,把大海里的東西都捕撈干凈,那么最終大海里就會沒有資源,漁民也就不可能繼續靠海吃海了。
小時候,我們都讀過小猴子摘玉米的故事,知道猴子撿了芝麻丟掉西瓜,是不懂得權衡利弊的。實際上,人生每時每刻都處于選擇之中,一個人只有深思熟慮,也只有擁有大格局,才能最大限度打開人生的局面,也才能成功地擁有人生的嶄新天地。
上一篇:只要還有明天,今天就永遠是起跑線
下一篇:哭吧哭吧,不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