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1924年6月16日)
孫中山
事件背景
孫中山(1866—1925),中國近代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原名文,字逸仙。1894年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從事武裝反清活動。1905年在日本組建中國同盟會,當選總理,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1911年發動武昌起義推翻清王朝,翌年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不久被迫辭職。1924年改組國民黨,提出新三民主義,推行“聯餓、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1925年在北京病逝。
辛亥革命以后,中國雖推翻帝制,建立了民國,但實際情形并沒有多大改變,廣大中下層人民,仍處于饑寒交迫、水深火熱之中,而那些軍閥官僚卻在帝制崩潰過程中,大權在握,割據一方,中國依舊四分五裂,民不聊生。因而革命黨決心繼續革命,為了培養軍事政治人才,而創立了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孫中山在開學典禮上發表了這篇演說。
來賓、教員、學生諸君:
今天是本學校開學的日期。我們為什么有了這個學校呢?為什么一定要開這個學校呢?諸君要知道,中國的革命有了13年,現在得到的結果,只有民國之年號,沒有民國之事實。像這樣看來,中國革命13年,一直到今天,只得到一個空名,所以中國13年的革命完全是失敗,就是到今天也還是失敗。至于世界上的革命,在我們以后發生的情形是怎么樣呢?六年之前,有一個鄰國,和中國毗連有一萬多里,跨歐亞兩洲來立國,比中國還要大,在歐戰之前是世界上頭一個強國,當歐戰期內便發生革命,他們的革命后過我們六年。這個鄰國是誰呢?就是俄國。俄國革命雖然是在中國革命六年之后,但是說到結果,他們的是徹底成功。我們拿兩國的歷史來比較:就對內一方面說,中國從前革命,是對外來的滿洲人。滿清皇帝的威權,到我們革命的時候已經是很薄弱,政治也是很腐敗,當那個時候,滿清的國勢是世界上最衰微的國家。比較俄國對他們皇帝革命時候的情形是怎么樣呢?俄皇是本國人,又是俄國的教主,在國內的威權是第一,當沒有革命的時候,俄羅斯的國勢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像這樣比較,可以說,中國是對權勢很薄弱的皇帝來革命,俄國是對權勢很強盛的皇帝來革命。所以就對內這一方面講,中國革命是很容易的,俄國革命是很艱難的。就對外一方面說,俄國革命之后,所遇到的障礙是很大的;中國革命之后,毫無人干涉。在革命之前,外國人雖然有瓜分中國的言論,我們也怕到革命的時候受列強的干涉;但是發生了革命之后,列強毫沒有理會。俄國發生了革命之后,遇到外國人的障礙,不只是言論,并且實受兵力的干涉。各國軍隊侵進俄國境內的,有英國、法國、美國、日本和意大利以及其他各小國的軍隊,外國人集合全世界的力量來干涉俄國。像這樣看來,我們革命,只在內對付一個很衰弱的政府;俄國革命,在內要對付一個威權很大的政府,對外還要對付全世界的列強。所以就對外那一方面講,中國革命也是很容易的,俄國革命也是很艱難的。為什么俄國遭了那樣大的艱難,遇了那樣多的敵人,還能夠在六年之內,把所有的障礙都一概打消,革命是徹底的成功;我們革命的暑期比較俄國要長一半,所遇的障礙又不及俄國的大,弄到至今革命還是不能成功呢?由中國和俄國革命的結果不同,推求當中原因,便是我們的一個大教訓。因為知道了這個教訓,所以有今天這個開學的日期。這個教訓是什么呢?就是俄國發生革命的時候,雖然是一般革命黨員做先鋒,去同俄皇奮斗,但是革命一經成功,便馬上組織革命軍;后來因為有了革命軍做革命黨的后援,繼續去奮斗。所以就是遇到了許多大障礙,還是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大告成功。中國當革命之時,在廣東奮斗的黨員最著名的有七十二烈士,在各省舍身奮斗的黨員也是不少。因為有了那些先烈的奮斗,所以武昌一經起義,便有各省響應,推倒滿清,成立民國,我們的革命便有一部分的成功。但是后來沒有革命軍繼續革命黨的志愿,所以雖然有一部分的成功,到了今天,一般官僚軍閥不敢明目張膽更改中華民國的正朔;至于說到民國的基礎,一點都沒有。這個原因,簡單地說,就是由于我們革命,只有革命黨的奮斗,沒有革命軍的奮斗;因為沒有革命軍的奮斗,所以一般官僚軍閥便把持民國,我們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我們今天要開這個學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從今天起,把革命的事業重新來創造,要用這個學校內的學生做根本,成立革命軍。諸位學生就是將來革命軍的骨干。有了這種好骨干,成了革命軍,我們的革命事業便可以成功。如果沒有好革命軍,中國的革命永遠還是要失敗。所以,今天在這兒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
上一篇:在歷史岔路口上
下一篇:地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