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格之得,補名利之類
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在世,誰都難免會有失意的時候。而失意的時候也是一個人最容易失去人格的時候。有許多人就是在失意的時候亂了方寸,把持不住自己,因而失去了人格,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如有的人仕途失意,覺得自己應該被提拔而沒有被提拔,就牢騷滿腹,情緒消沉,拿工作出氣,甚至與領導明頂暗抗;有的人評職失意,覺得自己應該晉升職稱而沒有晉升,就指責評委不公平,甚至罵罵咧咧,出言不遜;有的人調崗失意,自己盼望已久的職位被別人捷足先登,就視對方為仇敵,極盡挖苦諷刺排擠之能事,甚至望風捕影地予以造謠中傷。應該說,這種種失意之后又失人格的做法,是最愚蠢的做法。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把自己置于與上司、同事為敵的境地,自己斷了自己的后路。因此,所有的人都應把人格的得失放在首位,在失意的時候保持一種冷靜而超脫的心態,做到失意不失人格,并力求以人格之得補名利之失。
要防止在失意的時候失去人格,依筆者愚見,應做到以下幾點:
想得開一點。首要的是要淡泊名利,不對提拔、評職、調崗抱有過高的期望值。對名利看得越重,期望值越高,越容易失意,越容易對失意接受不了。只有淡泊名利,凡事不抱過高的期望值,才能沒有大的失意,才能在失意之后做到坦然相對。當然,淡泊名利并不是消極處世,不要進取。古人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實際上,淡泊名利和進取不僅不是對立的,而且是相輔相成的。追名逐利的進取,只會令人患得患失,甚至不擇手段。這種進取不但永遠無法達到人生處世的最高境界,而且往往會使人走入迷途,終無所成。只有淡泊名利的進取才能輕裝直進,才有希望到達理想的彼岸。其次,不要自己和自己過不去。有些人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太重,把別人判斷是非的能力看得太低,一失意就覺得別人會瞧不起自己。實際上不是這么回事。一個人能不能被別人瞧得起,關鍵并不在于是不是得到了提拔,晉升了職稱,謀到了好的崗位,而是在于其德行、水平和能力如何。一個人品德高尚,學術水平高,工作能力強,應該提拔而沒有被提拔,應該晉升職稱而沒有晉升,應該調到重要的崗位而沒有調到,只會得到他人的同情,并不會為他人所恥笑。即使一個人因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達不到要求而沒有被提拔和重用,只要這個人的品德不壞,除了一些趨炎附勢的人之外,也不會被人瞧不起。相反,一個人如果德行低下不學無術,工作能力差,雖然通過各種辦法得到了提拔、晉升了職稱,謀到了好的工作崗位,也不會得到他人的欽佩,而只會得到他人的鄙視。因此,那種失意之后就自慚形穢的人,實際上不是別人瞧不起自己,而是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己和自己過不去。只要自己想得開一點,擺脫自己為自己帶上的枷鎖,就會發現天空還是那么藍,道路還是那么寬,就不會說出有失人格的話,做出有失人格的事。
看得遠一點。人生如行路,如行走一條漫長的路。這條路不僅有眾多的歧途,而且充滿著荊棘與坎坷,只有看得遠一點,才能看清正路和歧途,才能躲過荊棘與坎坷,順利地到達目的地。失意即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種坎坷。如果能夠放開眼量,看清腳下,走得穩當,那么這種坎坷就會變成走向成功的一塊鋪路石;如果目光被這種坎坷所擋住,那么這種坎坷就會成為一種不可逾越的屏障;如果閉著眼睛瞎走,那么這種坎坷就會變成人生之路上的一塊絆腳石,將自己絆得人仰馬翻。現實生活中就是這樣,有的人目光遠大,失意的時候不怨天尤人,不消沉萎靡,看準了路大步朝前走,一次接一次地沖刺,終于有所成就;有的人目光短淺,一旦失意便終為所困,本來一抬腳就可以邁過去的坎卻怎么也邁不過去;有的人失意之后就以為到了末日,忘記了前面還有路,一味怨天尤人,牢騷滿腹,甚至嫉妒成性,傷害他人,結果人格全失,自絕于人,真的永遠失去了成功的機會。由此可見,每一個人在失意的時候都應該看得遠一點,看得真切一點,切莫失去理智和人格。人格是人生成功最寶貴的東西。只要有人格在,就有被人們認可和接受的基礎,就有成功的希望。
自省深一點。一個人在提拔、評職、調崗等方面不如人意,應該首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應一味地指責他人不公正,不識才。自省一定要深刻,真正平心靜氣、實事求是地看一看是不是自己把自己估計過高了,自己是不是真地具備了被提拔、被晉升、被重用的條件,是不是真地比那些被提拔、被晉升、被重用的人優秀,是不是只看到了自己的長處而沒有看到自己的短處,只看到了別人的短處而沒有看到別人的長處。許多人就是愿意過高地估計自己,自己不具備條件而自以為具備了,自己本來比不上他人卻覺得非自己莫屬。也有的人視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而不見,只愿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比,如一些企盼被提拔的人,只看到自己政績突出,沒有看到自己德不及人;只看到自己的資格老,沒有看到他人能力強;只看到自己魄力大,沒有看到自己作風差。有一些沒有晉上職稱的人,只看到自己比別人多發表了幾篇文章,多出了幾本書,沒有看到自己的本職工作沒有他人干得好,自己奉獻社會、奉獻集體的思想境界沒有他人高,自己尊重他人、團結共事的合作精神沒有他人強。特別是那些民主評議不過關的人,更應該進行深刻地自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有真正找到了自身的不足,才能正確地對待失意,才能化解對他人的不滿,也才能有的放矢地予以彌補,為今后的成功創造條件。如果只歸罪于客觀,而不從自己身上找出原因,就無法以正常的心態對待失意,就難以化解對他人的不滿,也就難以找到今后的路。
姿態高一點。要在深刻自省、找出自身原因的基礎上,以高姿態的言行來對待失意。具體應做到“四不四更一改”。“四不四更”即:不自卑,精神更振奮;不發牢騷,為人更謙虛;不鬧情緒,工作更勤奮;不傷害他人,待人更友善。“一改”即虛心改過,彌補不足。這樣,就可以把自己失去的東西從人格上找回來,并以自己新的良好的人格來贏得新的成功。當然,也有的人沒有得到提拔、晉升和重用并不是因為自身的原因,而是由其他種種原因造成的。但越是這樣,越是要珍惜自己已有的基礎,越是要珍惜自己的良好人格形象,越是要高姿態。“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只要自己能夠一以貫之地努力下去,總會得到公正的對待。否則,因自己委屈而做出有失人格的事,就會使人生前功盡棄,功敗垂成。
(辛舉)
上一篇:生命與讀書生命與讀書
下一篇:用寬容贏得友誼用寬容贏得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