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滿足讓你獲得真正想要的生活
1
我小的時候,我媽經常說我“燒包等不到天亮”,意思是為了得到什么抓心撓肝,寢食難安,恨不得東西馬上到手。
我們在生活中會發現有這樣一種人,他們會為了自己的目標,安靜地努力很久,他們輕易不會降低自己的期待,中途也絕不會為了消減難度或者縮短時間而退而求次,而是不懈地堅持到目標達成,以獲取最大程度的滿足。
這種特質,叫作延遲滿足。延遲滿足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享受而自愿延緩目前需要的滿足,暫時克制自己的欲望,放棄近在咫尺的誘惑,換句話說就是人們平時所說的“忍耐”,這是一種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與之相對的,叫作即時滿足。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即時滿足與人腦中的情緒中樞關系密切,而延遲滿足則受控于抽象推理能力。因此,延遲滿足往往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表現,也是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
2
關于“延遲滿足”,有一個著名的實驗。
20世紀60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設計并實施了這個實驗。研究人員找來幾十名幼兒園的孩子,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待在一個小房間里,房間里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的托盤里放著孩子們愛吃的棉花糖。研究人員告訴他們可以馬上吃掉棉花糖,但是如果等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就可以再得到一顆棉花糖的獎勵。他們還可以按響桌子上的鈴,研究人員聽到鈴聲后會馬上進入房間。
對孩子們來說,這個實驗頗為煎熬。有的孩子為了躲避誘惑,用手捂住眼睛,不去看棉花糖,還有一些孩子感覺很煩躁,開始做一些小動作——踢桌子,揪自己的頭發,有的甚至用手去拍打棉花糖。
結果,大多數的孩子堅持不到3分鐘就放棄了。一些孩子甚至沒有按鈴就直接把棉花糖吃掉了,另一些則緊盯著桌上的糖,糾結了一會兒后按響了鈴。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遲了自己對棉花糖的欲望,他們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兌現了獎勵,差不多堅持了15分鐘的時間。
這個實驗的最初目的,是為了研究為什么有的人可以“延遲滿足”,而有的人只能向欲望投降。然而,米歇爾教授后來卻有了更進一步的發現,幾年后他發現當年參加實驗的一些孩子的學習成績與他們小時候“延遲滿足”的能力存在某種聯系。當年馬上按鈴的孩子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里,都更容易出現行為上的問題,學習成績也很差;還有他們通常難以抵抗壓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在人際交往中也容易出問題。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鐘再吃糖的孩子在學習成績上比那些馬上吃糖的孩子平均高出一大截。
經過長期的、一系列的大規模實驗表明——那些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自控能力更好,他們能夠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欲望帶來的沖動,抵制誘惑,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的實現。
3
不要以為只有孩子經受不住糖果的誘惑,在成人世界中控制不住欲望的也大有人在。生活中散發著誘惑的欲望以及勾引你的“小糖果”比比皆是,比如有人想減肥,在某天逛街的時候路過一家奶茶店,奶茶飄香撩撥味蕾,喝還是不喝呢,算了,先喝一杯,減肥前的最后一杯;本來在年初想好每個月定存一筆錢,年底用來買基金,結果上個月逛商場時遇到一件十分中意的裙子,沒控制住買了下來,既然已經超額了,不如把一雙換季打折的漂亮鞋子也買了吧……欲望太多,總也實現不完,年底想想年初的計劃,再看看分文未剩的儲蓄卡,投資計劃也就只能推到明年了,可是,天知道明年又會有些什么愿望想要實現呢?
寫過一系列心理學著作的布瑞恩?特雷西說:“訓練自己在短時間內延遲滿足感,以便在將來獲得更大的回報,這種能力是實現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如果你不是那種天生就能夠延遲滿足的人,那么就要依靠后天的積極修煉了。
其實,每當我們想要調整習慣,做出大的積極的改變時,是什么在阻止著我們?是什么把你的計劃打亂,讓你的動力下降?是什么使你還沒開始就出局了?答案是,延遲滿足的對手——即時滿足的需求。歸根結底就是我們無法延后自己的滿足感,這是一種缺乏自律和懦弱的表現。
幫助自己延遲滿足感,就要拋棄舊有的一些習慣,舊習慣最后只會給你挫敗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一些新的好習慣,便能實現更多的長期目標,支撐你將滿足感后延。
首先,調整自己的期待很重要。每天電視廣告、時尚雜志以及其他媒體鋪天蓋地的訊息告訴我們,如果你要達成目標,就一定要速成,類似“30天學會英語”“一周減掉10斤”……這就會導致你對結果期待太多了,但事實上,實現起來通常會非常麻煩,要耗費比預期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調整你的期待,有利于為你建立起全新的氛圍,而這種有利的環境能夠支撐你繼續前行。
《博伽梵歌》中說:“你只需行動,不需管那結果為何物;莫讓行動的結果成為你的動力,也不可在你內心中存有任何無為的念頭。”這句話使我們明白,有時我們無法去掌控行動的結果,但是必須去做我們要做的事情,因為那是你想做的事,而不僅僅因為那是你渴望的結果。在做一件事之前,我們都會因為未來的結果而動力十足。當開始執行的時候,集中精力于手上的工作,不要把才開始的過程就投射到未來的結局。那么即便一周后你沒有達到目標,也不會泄氣。你也會變得更有耐心、情緒也更加穩定。
持續關注自己的表現和行為,那么目標很快就會達成。這真的很有效,能幫我們進入到一個更好的狀態,找到執行過程中的樂趣。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內心的沖動要把你帶到錯誤的道路上,比如減肥的你剛剛減下去幾斤,這會兒卻有大口大口吃雞腿喝可樂的沖動;又或者你本該集中精力寫報告,卻忍不住想上網看看……那么,不如暫停一下。暫停一下,然后靜一會兒。你會發現這股沖動在什么都不做的情況下,可能幾秒鐘或者幾分鐘后就消散了,然后再去想如何把事情做好以及開始行動。
也許沒過多久,你那股沖動又來了,那么就不要勉強自己,好好想想如何才能避免再次陷入這種沖動,試著找到解決的辦法以便下次再遇到同樣的問題,然后及時回到你的軌道上來,繼續前進。
延遲滿足的訓練如同減肥,如果控制購物欲,如同打敗拖延癥……一樣,不能急功近利。只要開始著手進行了,那么就等于已經在開始重塑你的生活,最重要的一步已經邁出了!
上一篇:幸福時光的斷想幸福時光的斷想
下一篇:張平:他的“抉擇”永遠是老百姓張平:他的“抉擇”永遠是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