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對別人最大的尊重
最有價值的人,不是最能說的人,而是最會傾聽的人。上帝給了我們兩只耳朵,一張嘴,就要讓我們多聽少說。善于傾聽,學會傾聽,是一個魅力女人最基本的素質。一個善于傾聽的女人,一定會是一個有修養的女人;一個會傾聽的女人,也一定是個有魅力、受歡迎的女人。
關于傾聽,有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個國家向中國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把皇帝高興壞了。進貢的國家出了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么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老臣說他有辦法。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的稻草從另一邊耳朵里出來了;插入第二個金人嘴巴里的稻草直接掉出來;而插入第三個金人的稻草直接掉進了肚子,什么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這三尊金人的用料和手藝相差無幾,是什么使得它們的價值不同呢?正是它們的寓意。第一尊金人象征著聽到風就是雨,藏不住話的人;第二尊金人象征著左耳進右耳出的人;第三尊金人則象征著把話聽進去了、消化了的人。能聽得進話,藏得住話的金人,價值更高。
傾聽,是對他人的尊重。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欲望,傾聽是對他人最基本的尊重。如果連別人說什么都不在意,那么其他的就更談不上了。如伏爾泰所說: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傾聽,是我們獲得信息和溝通的渠道。人的兩大信息渠道,一是眼睛,二就是耳朵了,耳朵是僅次于眼睛的獲取信息的器官。通過傾聽,我們能了解到各種的情況和周遭的變化,從而對自我狀態做出調整,來更好地適應和改變我們的處境。如果沒有認真耐心地傾聽,我們的許多行為將帶來可怕的后果。
讀到這樣一篇文章。美國著名主持人林克萊特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你長大了想當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說:“我先告訴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傘,先跳下去。”當現場的觀眾笑得前仰后合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孩子,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萊特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個孩子的真摯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我還要回來!”主持人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他能夠讓孩子把話說完,并且在現場的觀眾笑得前仰后合時,仍保持著傾聽者應該具有的親切、平和、耐心,讓林克萊特聽到了這位小朋友最善良、最純真、最清澈的心語。可見,學會傾聽是多么重要!
在生活中女人們大都喜歡談論自己,談論自己的服飾、化妝品,談論自己的老公、孩子,卻很少傾聽別人。一個善于傾聽的女人,一定是素養很高的女人,因為她懂得尊重別人,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一個善于傾聽的女人也一定是善解人意的,相反,那些只是一味喋喋不休,沒學會傾聽的女人,不會得到人們太多的尊重。學會傾聽就是對別人極大的尊重,也是真心實意關心別人的表現。真正充滿智慧的人正是那些懂得傾聽的人。
人類作為感情復雜的高級動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低谷期,都會遇到一些煩惱和痛苦。特別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為了生存,為了在競爭中獲勝,每天奔波于家庭、職場、社會各處。在親戚中要維護關系,掌握遠近;在領導同事面前要謙遜恭敬、察言觀色;在社會中要耳觀六路、謹小慎微。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幾乎每天都要處理各種錯綜復雜的事情,因此心情也會隨著人的感覺而不斷變化,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懊惱,有收獲的滿足,也有失去的委屈。如果這些情緒長期積存在心中得不到釋放和調節,就會給人的身心帶來不良影響。
小儷和老公大偉的結緣就是源于她的“傾聽”。
在一次聚會上,做大學教授的大偉大談有關對美學的認識,也許有點冷門乏味吧,當他說話時,在場的女孩子中只有小儷認真地看著他,認真地聽他把話說完。其他的女孩子有一搭沒一搭地聽著,偶爾會像應酬似地看他一眼。
后來大偉問她是否聽得懂他所講的,她笑著說:“那么專業的事我真的聽不懂,但我覺得很有趣,且又能增長見聞,所以我會想繼續聽。”就是她的善于傾聽,讓他霎時間認為,她就是那個懂得欣賞他、理解他的人,是值得與她相伴一生的。
婚后也是如此,每當老公下班回來,訴說學校評職稱不公平、學生難管教之類時,她都會暫時停下手中的工作,認真地聽他講完。她知道,有時老公并不要她做什么,只要她傾聽他發個牢騷,明天他又會在工作崗位上拼命努力,有時則需要她適當地提出意見和建議,安慰勸導他。
《圣經》中說: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因為你們用什么來判斷,你們也要受什么判斷;你們用什么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么尺度量給你們。為什么你只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對自己眼中的大梁竟不理會呢?或者,你怎么能對你的兄弟說:讓我把你眼中的木屑取出來,而你眼中卻有一根大梁呢?以前對《圣經》中這些話不能完全理解,尤其是“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現在開始慢慢理解了。如何不去判斷人?那就先學會傾聽。如何傾聽呢?先放下自己,少說自己,耐心地多聽別人講話,做一個好的聽眾,有不理解的地方適度地反問,但不要急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特別是在都市中,人們往往忙得無暇顧及自己的生活,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顯得越來越奢侈。在這種情況下,在一起談談心事,無論是對傾訴者還是對傾聽者,都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但是,傾聽是一門藝術,在傾聽時應該把握什么原則呢?
1.要表示出誠意
傾聽別人談話總是會消耗時間和精力的,如果你真的有事情不能傾聽,那么直接提出來。這比你勉強去聽或裝著去聽,而必然會表現出來的開小差給人的感覺要好得多。聽就要真心真意地聽,對我們自己和對他人都是很有好處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去聽他人談話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情。
2.要有耐心
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別人的談話在通常情況下都是與心情有關的事情,因而一般可能會比較零散或混亂,觀點不是那么突出或邏輯性不太強,要鼓勵對方把話說完,自然就能理解對方全部的想法了。否則,容易自以為是地去理解,去發表意見,產生更加不好的效果。二是別人對事物的觀點和看法有可能是你無法接受的,但是,你可以不同意,但應試著去理解別人的心情。一定要有耐心,才能達到傾聽的目的。
3.適時進行鼓勵
談話者往往都是希望自己的經歷受到理解和支持,因此在談話中加入一些簡短的語言,如“對的”“是這樣”“你說得對”等或點頭微笑表示理解,都能鼓勵談話者繼續說下去,并引起共鳴。當然,仍然要以聆聽為主,要面向談話者,與談話者進行眼神溝通,或者用手勢來理解談話者的身體輔助語言。
4.保持第三者的心態
當有人向你傾訴的時候,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很重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傾訴者大多是自己的親人或者朋友,對于對方的事情自己往往特別關心。傾訴者傾訴的大多是不良情緒,而自己又很容易受別人情緒感染,把別人的壞心情變成自己的壞心情,這樣不但幫不了對方,反而讓自己的心理陷入困境。
因此,在傾聽時最好保持第三者的心態,這并不表示對對方漠不關心,而是要以理智的心態幫對方分析和解決問題。要及時從事件中跳出來,轉移自己的情緒,心理郁積了太多不快時,也應學會向別人傾訴。
5.適時作出反饋
在聽別人說話時,不能東張西望,也不能對別人說的話沒有任何反應。我們應隨著對方說的話的內容來做出適當的反饋,如點點頭,微微笑,或者用一些諸如嗯啊等語氣詞來回應對方。相信,你的反應對對方來說就是一種最好的鼓勵。
6.注意保密,保持距離
在面對傾訴時還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首先是保密。傾訴者傾訴的可能是一些涉及隱私的事情,如果你不能為其保密,那么你將失去他們的信任。能夠為別人保守秘密,也是基本的做人準則。
其次,還要注意保持與傾訴者的距離。找人傾訴的人,往往覺得自己孤立無援,而由于傾訴者與傾聽者之間的信任與共鳴,很容易因此產生依賴感。幫助傾訴者走出原來的心理困境,卻又令其陷入了對你的依賴,這并不是真正解決問題。
此外,建議女人們平時可以看一些心理學、社會學方面的書籍,可以多掌握一些社會學、心理學以及精神醫學等方面的知識,無論是對于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還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都會起到良好的作用。
上一篇:你獨立,對方也有這個權利
下一篇:偶爾冒傻氣的女人最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