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不負師恩
齊白石是我國著名書畫家、篆刻家。齊白石生于湖南湘潭縣白石鋪一個貧苦農民家里。由于家庭生活困難,他只讀了半年私塾就不得不中途輟學,做了木匠。
但他非常喜歡畫畫。為雕花找花樣,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借到一部殘缺的《芥子園畫譜》。書有了可是卻無人指教,這使他產生了更加強烈的學繪畫愿望。夜間常常獨自一人在昏暗的桐油燈下,照著畫譜認真臨摹,往往是整夜不眠,這使他初步掌握了水墨畫的一些技巧。
1889年春節過后的一天,27歲的齊白石在幫鄰鄉雕制嫁床時,巧遇書畫家胡沁園老先生。胡先生慧眼識英才,他看過齊白石作畫后,認為齊白石將來會大有作為,便破例決定收齊白石為徒。
齊白石多年學繪畫的愿望,沒想到竟這樣實現了,他欣喜得不能自禁。經與家里商量,半個月后,在一個春雨蒙蒙的中午,齊白石打著一把雨傘,穿著一雙草鞋,從四十里外的白石鋪來到韶塘,上胡家正式拜師。拜過孔子后,齊白石便拜胡沁園和胡家聘請的家庭教師陳少蕃。
胡沁園喜愛書畫,寫得一手好漢隸,擅畫工致的花鳥草蟲,好做田園詩,在湘潭一帶享有詩、書、畫“三絕”的盛譽。因此他深知,掌握繪畫技藝,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是不行的。所以他根據齊白石文化底子薄的弱點,先安排齊白石讀詩書。
齊白石遵照胡先生的安排,第二天便開始跟陳少蕃老師讀書。陳少蕃這位飽學的先生也善于因材施教,他不教齊白石讀八股文和經書,而是先教唐宋詩詞,點讀《唐詩三百首》;并引導齊白石看小說。
齊白石由于文化基礎差,常常在讀書中遇到很多不認識的字。可他并沒有因此灰心,而是邊讀書邊識字,不分晝夜地發憤苦讀,每天都要在昏暗的油燈下讀到深夜。有時燈盞沒油,就“自燒松火讀唐詩”,經老師再三催促才肯休息。
這樣勤攻苦讀,加上齊白石驚人的記憶力和悟性,他很快背熟了《唐詩三百首》,研讀了不少古人的詩文,還涉獵了《西廂記》《紅樓夢》《聊齋志異》等古典文學著作,好多章節他讀得滾瓜爛熟。
這年四月,一班文人聚會韶塘詠牡丹。初出茅廬的齊白石吟出了“莫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桔有余甘”的佳句,贏得了老師的極口稱贊,被人們廣為傳誦。
后來,齊白石還和一班文學青年組成“龍山詩社”,被推舉為社長。他寫的詩別具一格,同輩們無不折服,自愧不如。
讀書與畫畫,是齊白石心頭上的兩件大事,在這兩個方面,他是齊頭并進的。在胡沁園先生的指導下,齊白石從“立意”“用筆”開始,苦練基本功,進步很快。但他并不滿足于這些進步,而是想盡一切辦法,尋找一切機會。向身邊人學,向前人們學,博采眾家所長。逐步走上了“以我少少許,勝人多多許”的道路,為后來獨創門戶,奠定了基礎。
這樣,在胡先生的悉心指導下,不到一年,齊白石便掌握了畫山水、人物、花鳥的基本技巧。畫出題為“琴書至樂圖”和“浮湘望岳圖”兩軸山水畫,顯示出自己的藝術才能。
繪畫與篆刻、書法、吟詩是密不可分的。齊白石在繪畫、吟詩之余,還著力于書法與刻印。當時腕平鋒正的何紹基字體在湘潭一帶頗為流行,胡沁園深為喜愛。在師傅的影響下,齊白石認真臨摹研練何體字,很快掌握了它的神髓。
在篆刻方面,齊白石聽從朋友黎鐵安的指教,挑一擔南泉的楚石,隨刻隨磨,以雕花木工的腕力,勤摹勤刻,篆刻水平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后來,為解決作品的裝裱問題,齊白石又拜師學裝裱,掌握了從托紙到上軸的全套本領。齊白石不負師傅的教導,在藝術上奮力進取,名滿天下。
可就在齊白石不斷取得成功的時候。胡沁園老先生卻與世長辭了。聽到這一消息,齊白石悲痛欲絕,在師傅的靈前,撫棺慟哭。后來,以無比沉痛的心情寫下十四首《哭沁園師》,七言絕句,一篇祭文和一副挽聯。
齊白石又畫了二十幾幅畫,親自裱好,在師傅的墳地上焚化,慰藉老師的在天之靈,并一直將胡沁園先生的像供奉在自己的客堂里。齊白石沒有辜負老師的希望和教育之恩,一生獻身藝術,辛勤耕耘,成為我國杰出的書畫、篆刻藝術家,用畢生的成就,回報了恩師的心血的澆灌。
上一篇:黃遵憲見師下轎
下一篇:不要有半點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