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而活,創造美好未來
每一個媽媽都要經歷十月懷胎的辛苦,才能把胎兒孕育成熟,到瓜熟蒂落。有些媽媽在分娩的時刻,還會遭遇很多的痛苦與磨難,感受到迎接新生命到來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俗話說,孩奔生,娘奔死,也告訴我們媽媽在分娩孩子的時刻有多么危險,又承擔了多么大的生命風險。為此,在孩子出生之后,父母總是非常疼愛孩子,恨不得為孩子提供一切最好的條件,恨不得讓孩子享受世界上所有的幸福和快樂。然而,父母盡管給了孩子生命,卻沒有辦法代替孩子過好一輩子。更多的時候,孩子要為自己而活,也要親手去做很多事情,才能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鑄就充實精彩的人生。
父母即使再愛孩子,也不可能始終陪伴在孩子身邊,更不可能永遠都為孩子擋風遮雨。為此,有人說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害,就是對孩子的溺愛,其實是很有道理的。隨著時光的流逝,父母一天天老去,孩子一天天長大,為此,父母要求孩子能夠為他們支撐起一片天,卻完全忘記了自己曾經多么溺愛和驕縱孩子,導致孩子從未吃過生活的苦,更不曾為生活擔憂過,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對于孩子突然拔高的期望,與孩子一直以來在父母庇護下形成的低下能力之間,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父母不再溺愛孩子,也沒有力氣再為孩子處理好一切,而當他們想要依賴孩子的時候,卻發現孩子根本無法給他們依賴。不得不說,孩子之所以成為一個巨嬰,與孩子固然有關系,但與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有更大的關系。為此,父母不管多么愛孩子,在教養孩子之初,都要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要學會對孩子放手,讓孩子有能力去做好很多該做的事情,也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父母的引導和教育下茁壯地成長,擁有獨屬于自己的人生。
作為孩子,我們也應該認清楚一點,那就是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給的,但是孩子并非父母的附屬品或者私有物,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在這個世界上和父母一樣享有獨立的地位和完全的人格。而新生兒從呱呱墜地開始,就不斷地努力成長,學習很多人生必備的技能,內心也不斷地發展和成熟,對于人生和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生動。在此過程中,他們逐漸地脫離父母,成為獨立的人。臺灣作家龍應臺曾經在一篇文章里寫道,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就是父母看著子女漸漸長大,背影漸行漸遠。正是在這樣目送的過程中,父母漸漸地在孩子的生命里退居幕后,而孩子則漸漸地離開有父母的生活,去開創自己嶄新的人生天地。
人生之中,最大的成功是什么?不是活成父母所期待的樣子,也不是獲得別人眼中的、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是要活成自己真實的模樣,獲得自己獨特的成功與人生。孩子一定要知道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系,而不要總是習慣于依賴父母的關心和照顧,也不要為此就永遠長不大。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歸根結底需要自己面對人生,所以不要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也不要總是膽小怯懦,不敢在人生的道路上邁步。記住,若你勇敢無畏,你就可以踏平人生,若你努力向前,你就可以在人生的海洋上揚帆起航。你的人生你做主,你做好準備了嗎?
上一篇: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下一篇:書籍讓人努力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