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深谷處,撒手得重生
禪宗認為,一個人只有把一切受物理、環境影響的東西都放掉,萬緣放下,才能夠逍遙自在,萬里行游而心中不留一念。在圣嚴法師看來,“必須放下”歸因于因緣的聚散無常。
人的聚散離合,都是基于種種因緣關系,有因必有果,“因”既有內因又有外因,還有不可抗拒的“無常”,事情的發展不會總是按照我們的主觀想象進行,溝溝坎坎不可避免,大多數時候,萬事如意只是一個美好的心愿罷了。
適時的放開不僅是治病的良藥,有時甚至會成為救命的法寶。
過去有一個人出門辦事,跋山涉水,好不辛苦。有一次經過險峻的懸崖,一不小心掉到了深谷里去。此人眼看生命危在旦夕,雙手在空中攀抓,剛好抓住崖壁上枯樹的老枝,總算保住了性命,但是人懸蕩在半空中,上下不得,正在進退維谷、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忽然看到慈悲的佛陀,站立在懸崖上慈祥地看著自己,此人如見救星般,趕快求佛陀說:“佛陀!求求您慈悲,救我吧!”
“我救你可以,但是你要聽我的話,我才有辦法救你上來。”佛陀慈祥地說。
“佛陀!到了這種地步,我怎敢不聽您的話呢?隨您說什么?我全都聽您的。”
“好吧!那么請你把攀住樹枝的手放下!”
此人一聽,心想,把手一放,勢必掉到萬丈深坑,跌得粉身碎骨,哪里還保得住性命?因此更加抓緊樹枝不放,佛陀看到此人執迷不悟,只好離去。
懸崖深谷得重生看似一種悖論,實際上卻蘊涵著深刻的禪理。佛法中有言:懸崖撒手,自肯承擔。“懸崖撒手”是一種姿態,美麗而輕盈。放手之后,心靈將獲得一片自由飛翔的廣袤天空,在瞬間釋放與舒展。在英雄傳奇與武俠故事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主角被逼到了懸崖邊上,下面是湍急的流水,身后是兇悍的追兵,主角仰天一嘆,回眸一笑,縱身一躍,與飛流激湍融為一體,令眾人不由得扼腕嘆息。但是,似乎所有的故事都沒有擺脫這樣的后續:崖壁上的一棵怪松,或崖下的一泓深潭,總會像母親溫暖的手掌一樣,穩穩地將其托起,備受青睞的勇士們還往往能夠在這常人到達不了的奇異之地意外發現千年寶藏或曠世秘籍。
這樣的故事無意中契合了禪宗的某些觀點,禪修者必須有所舍得,才能有所收獲。圣嚴法師說唯有能放下,才能真提起。放得下的人,不僅要放下自己,還要放下周遭所有的一切。放下也并非完全失去自我,而是指不再存對抗心,也不再有舍不得,要隨時隨地對任何事物沒有絲毫的牽掛或舍不得,能如此,才談得上是自在,是解脫。
所謂回頭是岸,岸貌似遠在天涯。天涯遠不遠?不遠。放下的時候,天涯就在面前。
上一篇:急流勇退,方能明哲保身
下一篇:想創業就不能做“行動的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