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行進腳步,真心欣賞生活
有這樣一句話:人生總在刻意中失去,而在不經意間獲得。
很簡單的一句話,可是其中蘊含的哲理有多少人可以真正透徹地領悟呢?當人越是急切地想得到某樣東西時,卻往往事與愿違。急功近利是眼下一些人心情浮躁的最大原因。
急功近利的人,往往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為了擺脫眼前的狀況,可以不顧未來的利益;急功近利的人,總是瞪著一雙充滿貪欲的眼睛,死死地盯著“名利”二字,成天絞盡腦汁,投機取巧,而且忙忙碌碌。急功近利的人,雖與好高騖遠者殊途,卻同歸,也許一時得利,卻活得太累,不可能體會到生活中悠然自得的快樂。所有的急功近利,無論年輕人的急躁、中年人的急進、老年人的急迫,莫不如此。
孔圣人說:欲速則不達。一個人要想體會到生活中更多的快樂和幸福,首先必須放慢急切的腳步,讓心靈輕裝前行,這樣才能釋然、安然,充分發揮正能量,展示真美善的天性,而這也才是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事情。
弓弦如果不放松,就會失去彈性;人要充分享受人生,就一定要學會放慢腳步。當你停止疲于奔命時,你會發現生命中未被發掘的美;當你的生活陷入永無止境的奔忙狀態時,你永遠都無法體會到身邊點滴的幸福。一位哲學家通過對比向弟子們闡釋了這個道理:
一天,哲學家率領眾弟子走到街市上,整個街市車水馬龍,叫賣聲不絕于耳,一派繁榮興隆的景象。走了一段后,哲學家問弟子:“剛才你們所看到的商販中,哪個面帶喜悅之色呢?”一個弟子回答道:“咱們經過的那個魚鋪,買魚的人很多,主人應接不暇,臉上一直漾著笑容。”
這位弟子話還沒說完,哲學家便搖了搖頭,說:“為利欲的心雖喜卻不能持久。”
哲學家率眾弟子繼續往前走,前面是一大片農舍,雞鳴桑樹,犬吠深巷,三三兩兩的農人穿梭忙碌著。哲學家讓眾弟子四散觀察。一段時間之后,弟子們回來了,哲學家又問弟子:“剛才你們所見的農人之中,哪個看起來更充實呢?”
一個弟子上前一步,答道:“村東頭有個黑臉的農民,家里養著雞鴨牛馬,坡上有幾十畝地,他忙完家里的事情,又到坡上侍弄田地,一刻也不閑著,忙得汗流浹背,這個農民應該是充實的。”
哲學家略微沉吟了一陣子,說:“來源于瑣碎的充實,終歸要迷失在瑣碎當中,這不是最充實的。”
一行人繼續往前走,前面是一面山坡,坡上是云彩般的羊群。一塊巨石上,坐著一位面容枯槁的老者,他懷里抱著一桿鞭子,正在向遠方眺望。哲學家隨即止住了眾弟子的腳步,說:“這位老者游目騁懷,是生活的真正主人。”
眾弟子面面相覷,心想:一個放羊的老頭,可能孤獨無依、衣食無著,怎么會是生活的主人呢?哲學家看了看迷惑不解的弟子,朗聲道:“難道你們看不到他的心靈在快樂地散步嗎?”
當心靈被欲望駕馭時,請讓心靈保持“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信念;當心靈被疲憊圍困時,請讓心靈感受“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芬芳。
人調整生活行進的節奏,讓浮躁的心閑適下來,會讓自己有心情“看生活”。
蘇軾在紛擾的官場中困苦不已,他把浮名換作釣絲,在心靈的河流中垂釣屬于自己的自由;他在山林中且歌且行,在巨浪滔天、洶涌澎湃之中吟唱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壯闊人生最強音。
渾濁的官場讓陶淵明疲憊不堪,但他能“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于夕陽西下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生命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我們要腳踏實地地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當我們的心靈被現實的快節奏“搓揉”得疲憊不堪時,請為心靈找一方自己的“桃花源”,放慢前進的步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不迷茫、不因小失大,生活也才能更加充實,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的心態也將永遠年輕!
上一篇:調好生活的五味瓶
下一篇:贈人玫瑰,芳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