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中失利時,要學會認輸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有時候會遇到小坑,這時候你輕輕地一躍就能過去,但是當你遇見一堵高不可攀、堅不可破的厚墻時,縱然你撞得頭破血流,也難以逾越,這時候最好的選擇就是低頭認輸,繞道而行。這樣,你能夠及時地調整你前進的方向,去爭取贏得時間和機遇,發揮你自身的潛能和優勢去奪取成功。懂得認輸,并不代表著膽怯和懦弱,而是一種清醒的認識,生活中你不可能處處都是贏家,如果一味地要強,反而會輸掉自己。
在亞馬遜熱帶叢林中有一種蜂鳥,這種蜂鳥家族有一個規矩,就是只準向前,不準退后,假使有膽小的蜂鳥臨陣退縮,就會遭到其余蜂鳥的圍攻,最終死于同類之手。所以,只要是它們想要得到的東西就一定要得到,整個熱帶叢林,所有動物對其都忌憚三分。然而,有一次森林失火了,看到烈火在叢林中熊熊燃燒,不一會兒就將它們的領地燒成了一團灰燼,蜂鳥感到異常憤怒。在蜂鳥王的指揮下,蜂鳥們一群群地向烈火撲去。結果是蜂鳥大群大群地被烈火燒死,但蜂鳥們卻不敢退縮。眼看蜂鳥家族即將全軍覆沒,這時候,有一只蜂鳥動搖了,它試圖往回逃。蜂鳥王一眼就看見了那只臨陣退縮的蜂鳥,當它狂怒地指揮其他蜂鳥向那只臨陣退縮的蜂鳥撲去時,其他蜂鳥并沒有像以往那樣群起而攻之,反而是跟著那只蜂鳥一齊向后飛去。蜂鳥王和更多的蜂鳥都葬身在了烈火當中,而那一小部分蜂鳥則有幸逃脫了那場災難,并延續了蜂鳥的種類。試想一下,如果當初沒有那只膽敢退縮的蜂鳥,蜂鳥家族恐怕就不能延續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夠知道,選擇后退也是一種勇敢和機智的表現。老子《道德經》中有這么一句話:“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選擇認輸也是需要極其強硬的心理素質和極為清醒的頭腦的。所以,在需要認輸的時候,我們就應當選擇認輸,而不要一味地逞強好勝。
認輸,就是要直面現實,實事求是。在人生的路途當中,有競爭與角逐,有奮斗與拼搏,的確需要我們有百折不撓、永不言敗的斗爭精神,但是該認輸時就要認輸,當你明知自己斗不過對手時,又為何拿雞蛋碰石頭呢?螳臂當車,不自量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唯有避開強大的對手,不進行無益的競爭,減少不必要的失敗,才是智者的選擇。
認輸,就是要看清現實,承認差距。人和人之間,在智力上、體力上、技藝上以及知識構成上總是存在差距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做法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誤導,因為你沒有擒虎的能力,最終的結果就是以身飼虎,這并不能證明你的勇敢,只能說明你的愚鈍。人非圣賢,在生活中搭錯車的事總是難免,如果你發現自己坐的車與自己要去的目的地不同時,就要立刻下車,如果非要一條道走到黑,只能南轅北轍,距離自己的目標越行越遠。
認輸,就是要承認現實,不要“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懂得認輸,就是不要盲目蠻干,不要一味硬撐;認輸,說明你善識時務,知道避兇趨吉。一次認輸,不代表你全盤認輸,短暫的低頭是為了長遠和全局的勝利。需要認輸時不認輸,會貽害無窮;需要認輸時果斷認輸,則受益匪淺。
認輸,就是要審視現實,重整旗鼓,而不是一蹶不振、自暴自棄,也不是無原則的退讓。人的生命有限、知識有限,輸是必然,贏是學會認輸,就不會將自己的生命和時間放在一些無謂的事情上面,就會將精力更多地放在有益的事情上。這樣,就能夠讓自己更為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學會認輸、懂得認輸,是一種生存智慧,也是一種人生哲學。認輸,需要你有敢于認輸的勇氣,有不畏人言的膽量,有清醒和理智的頭腦;還需要你有果敢的選擇,一旦認清形勢,就要當機立斷,不做無謂的掙扎和犧牲。學會認輸,懂得認輸,更有助于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上一篇:看重一時之利的人缺乏眼界
下一篇:管好自己的舌頭,不要隨意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