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買梳子:
消費者偏好與價格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家大公司規模擴大的同時,急需高薪招聘主管一名。他們決定面向社會,招賢納士。招聘廣告一貼出,就吸引了眾多的面試者。經過幾輪殘酷的淘汰和選拔,最后只剩下了甲乙丙三位先生。
公司經理為了能挑選出真正的人才,決定讓三人共同做一個實踐性的試題:想辦法把梳子盡量多地賣給和尚,期限一周。
一個星期后,三人回公司匯報各自的銷售實踐成果:
甲先生:賣出1把
乙先生:賣出10把
丙先生:賣出1000把。
經理見結果差異懸殊,十分好奇,就讓三人講述一下自己銷售的經歷。
甲先生說,他沿途奔波,走了很多寺院,受到和尚們多次的臭罵和追打,但他并沒有放棄,終于在下山的時候碰到了一個小和尚因為頭癢在撓頭,才賣出了一把梳子。
乙先生說,他只去了一座古寺。由于古寺建在山上,山頂風大,把前來參拜的善男信女的頭發都吹亂了。于是,乙先生就跟住持說蓬頭垢面不太雅觀,是對佛祖的不敬,應在每座香案前放把梳子,供善男信女梳頭。住持認為極是,便買下10把梳子。
丙先生說,他也只去了一座深山寶剎,那里香火旺盛。看到來來往往的人,他就對方丈說:“凡來進香者,多帶著虔誠之心、善憫之意而來,寶剎理應有所回贈,以保佑眾人。我這里剛好有一批梳子,您可以作為禮物送給香客們,以鼓勵多行善事。”方丈聽罷大喜,立刻買下1000把梳子。
最后,誰被錄用了?想必不用經理公布,答案很清楚。顯然,是最后賣出1000把梳子的丙先生。三個人的差別在哪里?歸根結底就是對有效信息的提取不同。
甲先生根據調查,從和尚的身上提出有效信息,為了將梳子賣給和尚,他受盡打罵,可不折不撓的精神,終于讓他有了一些結果:賣出1把梳子;乙先生從善男信女的角度來提取有效信息,認為前來進香的人不應蓬頭垢面,于是將木梳推銷給住持,順利賣掉10把梳子;丙先生同樣也是從參拜的人身上提取信息,但他從另外一個角度,即方丈應當為參拜者留下些紀念,一下子就賣出1000把梳子。三個人提取的信息差異,導致了最后推銷結果的不同。從哪個角度提取信息,成為他們能否成功的關鍵。
現在市場上存在的信息多如牛毛,但仍有人感嘆自己的信息來源不夠充足。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矛盾?問題的關鍵就是——有效信息提取的不同。市場上的信息無處不在,而我們所需要提取的是對自己企業有用的信息。這個信息提取的過程可能是長期的,但必須是正確的。只有確保了這種正確性,才能讓信息為我們帶來商機。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受到影響,市場上豬肉價格非常高。商人亞默爾觀察這種現象很久了,他通過自己收集的信息認定,這種現象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只要戰爭停止,豬肉的價格就一定會降下來。從此,他更加關注戰事的發展,準備抓住重要信息,大賺一筆。
一天,他在報紙上挖掘到了這樣一個信息:一個神父在南軍李將軍的營區里遇到幾個小孩子,小孩子們拿著許多錢問神父怎么樣可以買到面包和吃的東西。據孩子們講,他們的父親是李將軍手下的軍官,很久都沒有吃到可口的食物了。
從這個信息里,亞默爾看到了商機。他想,李將軍的大本營出現了缺少食物的現象,說明戰爭快要結束了,戰爭結束說明他發財的機會來了。亞默爾立刻與東部的市場簽訂了一個大膽的銷售合同,要將自己的豬肉低價銷售,不過可能要遲幾天交貨。
按照當時的行情,他的豬肉價格實在是太便宜了。銷售商們沒有放過這一機會,都積極進貨。
不出亞默爾的預料,不久后,戰爭果然結束了。市場上的豬肉價格一下子就跌了下來。這時亞默爾的豬肉早就賣光了,而在這次行動中,他共賺了100多萬美元!
一條小新聞讓亞默爾發現了商機。這個信息經過亞默爾的合理運用,使他大賺了一筆。
現在,隨著網絡(高速信息公路)的普及,我們正走入信息經濟時代,但有幾個人能像賣梳子的丙先生和商人亞默爾那樣,找到對自己有效的信息?如今,人們追求的已經不是信息的全面,而是信息的有效。越來越多的信息充斥著電腦的屏幕,人們絕不能困在對全面信息的無限追求中,那將耗盡我們過多的時間和成本。只要能收取到對市場影響最本質的信息,就足夠了。
張濤響應國家號召,回家創業,他和家人細心地經營著一個很大的玫瑰園,玫瑰園傾注了他所有的精力,他科學地按時澆水,定期施肥。當然,玫瑰園的玫瑰長勢也很好,而且玫瑰的品種齊全,五顏六色,煞是好看。張濤定期到集市上去賣玫瑰,喜歡玫瑰的人都喜歡在他這里買,因為他種植的玫瑰是最漂亮的。而且張濤從不漫天要價,價格相對合理,每株玫瑰的價格在1~2元之間。
令人驚詫的是,不知什么時候,張濤的玫瑰園里竟然長出了一些黑玫瑰,張濤發現了這些黑玫瑰,差點慌了神,誰會要黑玫瑰呢?但是張濤舍不得毀掉,在玫瑰園里點綴一下,也是一個特色。可其他顏色的玫瑰們都瞧不起黑玫瑰,鄙夷地說:“黑不溜秋的,像個丑八怪!肯定沒人喜歡,怎么配生長在我們中間?”黑玫瑰感到非常委屈,但它還是堅強地活下來,不僅枝繁葉茂,而且花朵開得十分出色。
后來,一位植物學家聽說了,驚喜地叫起來:“黑玫瑰!這是曠世稀有的品種!”植物學家為了研究黑玫瑰,保存和繁衍這個珍貴品種,便想購買這些黑玫瑰。他問張濤:“你把黑玫瑰賣給我吧,每株我出10元,怎么樣?”張濤連忙說:“太好了,我在集市上,1元也很少有人買,你給我這個價格,我很樂意接受。”張濤沒想到,黑玫瑰竟然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財富,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期收入。
當黑玫瑰離開玫瑰園時,它依依不舍地向同伴們告別,特別向辛勤培育它的張濤表示了衷心的感謝。黑玫瑰離開了玫瑰園,其他的玫瑰們并沒有因為它們中間沒有了這個“丑八怪”而感到高興,相反地,它們都感到十分羞愧和懊悔。
后來,當人們知道了黑玫瑰是曠世稀品后,爭相購買,張濤種的黑玫瑰占了玫瑰園的一半。
最初,張濤的黑玫瑰由于顏色不合人們的偏好,并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價格十分低廉,所以張濤把黑玫瑰的價格定得很低,一株只賣1元。但是,他沒有想到黑玫瑰對于植物學家有如此大的研究價值,賣到了意想不到的價格。后來隨著人們對黑玫瑰偏好的改變,張濤反而擴大了黑玫瑰的生產規模。
這個故事說明了人們的偏好對于市場,對于商品的決定程度。反過來,企業和商人應該主動去開發,發現消費者的一些偏好。
上一篇:去網上訂一個隨機“包裹”:期待引發幸福感
下一篇:團體中個人意識的淡化:“去個性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