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一群人,她們獨立生活,工作光鮮,薪水不菲,僅憑自己的打拼就足以在物質層面過上好日子,不用為衣食住行這些最基本的生存條件找“長期飯票”。她們個性較強,能力出眾,擁有自己珍視的夢想,渴望實現自我價值,并且不愿為了世俗婚姻而輕易放棄。她們寧可驕傲地剩著,也不愿委屈地嫁掉。在婚姻面前,她們有著莫名的恐懼,所以寧愿頂著輿論壓力主動選擇放棄,主動被剩下。婚姻真的如此令人生畏嗎?
美國一家網站進行了一場網友討論,討論的題目是《為什么喜歡結婚》。新婚夫婦和結婚多年的夫婦都踴躍參加,與網友分享了他們結婚的喜悅和喜歡結婚的理由。盡管理由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結婚能夠讓兩個相愛的人相依相偎地過好每一天,直至終點。下面是參加討論的網友對“為什么喜歡結婚”所說的只言片語:
我喜歡結婚,是因為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有人叫我“美人”。
我喜歡結婚,是因為在我受到傷害或感到害怕的時候有人讓我依靠。
我喜歡結婚,是因為我們每天都能開點兒小玩笑,讓自己開朗起來。
我喜歡結婚,是因為有一個人跟我一起面對撫養孩子的人生挑戰。
我喜歡結婚,是因為他是我孩子的父親。
我喜歡結婚,是因為他給我帶來了力量和舒適。
我喜歡結婚,是因為他選擇了我來分享他的人生。
我喜歡結婚,是因為有人來跟我一起分擔生活中的負擔。
我喜歡結婚,是因為我知道我可以跟這個人爭吵,但爭吵過后我們仍然會在一起。
我喜歡結婚,是因為這使我有機會認識到我已經擁有的東西,而不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我未曾擁有的東西上面。
我認為自己很幸運,因為我跟自己最好的朋友和心靈伙伴結婚已經30年了。時至今日,我上班的時候仍然期望著回家去見我妻子的那一刻。我們仍然能夠讓對方開心地笑。我可以大聲地說,如果我這一生沒有遇到我妻子,我肯定已經迷失。當然,我們也有過爭吵,也有過“離婚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的念頭。我認為,結婚多年的夫婦都可能有過類似的念頭。但是,婚姻的美妙就在于,我們總是有能在對另一方的承諾和愛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在一起已經45年了。這些年里,我們遇到過很多困難,比如失業、生病、孩子找工作等。但是,無論發生什么事情,我們都手拉手,共同商量如何把問題解決得更好。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從不互相指責。婚姻讓我們體諒對方。
我喜歡有人需要我。他也許不能完全理解我,但是,他需要我而且總是在等著我。我們還將會繼續營造瘋狂的家庭、成為不同尋常的朋友。我們是彼此心靈的伙伴,這就像是一個神話故事。
《2011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當前“剩男剩女”普遍存在恐婚現象:44.8%的受訪者因為當前離婚率太高而恐婚,41.7%的人害怕失去自由,37.5%的人害怕承擔家庭責任,而30.6%的人擔心婚后沒房。“高離婚率”“害怕被束縛”“逃避家庭責任”“沒房”成為人們恐婚的四大理由。此外,還有人擔心發生家庭暴力,這也成為他們恐婚的因素之一。
通過分析人們恐婚的原因就能發現,恐婚族其實并不是恐懼婚姻本身,而是對伴隨著婚姻而來的種種麻煩與責任感到恐懼。造成這種恐懼有幾個因素,首先是心理因素。由于現在社會上婚姻失敗的例子太多,離婚率增高,使得一部分人心中產生心理陰影,對婚姻失去信心,認為與其結婚后遇到這種情況痛苦萬分還不如選擇不結婚。能夠考慮到這一層面的人,往往責任感較強,但過于慎重也會使自己錯失擁有幸福的機會。其實,對婚姻失去信心,也意味著這個人在某方面不夠自信,因為他無法確認自己有駕馭婚姻的能力,有促使婚姻走向幸福的能力。這時,就需要找出自己“恐婚”的原因所在,在婚前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讓自己成長。只有在心理上做好準備,就能夠從容應對將來進入婚姻后遇到的麻煩。
還有自身因素。結婚后,男女雙方都要承擔很大的責任,受到很大約束,不能像單身時那么自由自在。這導致那些不想承擔責任、不愿被人管束的男女遲遲不肯結婚。這其實反映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在與戀人沒有取得深層次的互相了解和認同時,這種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這就需要在挑選結婚對象時謹慎選擇,并且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和磨合。同時,作為一個成年人,也應該積極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責任,無論是對工作、父母,還是對自己的婚姻。
另外一個就是社會因素。如今,結婚買房成了天經地義的事,而買房不僅要花掉全部積蓄,還要背上沉重的貸款,這對很多年輕人而言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所以也就會對婚姻產生抵觸。面對沉重的經濟壓力,有些人勇敢地選擇了裸婚,他們在結婚前就達成了默契,準備共同面對未來的各種壓力,無論怎樣,只要兩個人能一起奮斗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這份婚戀狀況調查報告中還顯示,在面對“什么最能讓單身人士幸福”的選項時,只有不到20%的人選擇了“財富”“身份”和“住房”,而“家庭”“健康”和“婚姻”的比例最高,成為構成中國人幸福的三大支柱。
由此看來,盡管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可婚姻幸福始終是人們憧憬和向往的終極目標。因為美滿的婚姻能帶給我們其他任何一種關系都無法帶來的體驗和感受。
在婚姻中,我們可以交換愛,這其中也包括性愛;可以彼此幫助,借由婚姻獲得一種長期穩定的互助模式,兩人在一起生活,同住一套房子,這種模式也降低了我們獨自生活的成本;我們還能獲得重要的人身保險,有一方失業了,另一方還在工作,有一方生病時,另一方很健康,兩個人可以相互照顧,共擔風險,這也是人們需要家庭的一個非常實際的原因;我們可以在婚姻中生兒育女,共同培養下一代;我們彼此提供安全感;我們還會給彼此提供無所不及的心理支持,很多時候,夫妻間能夠提供他人所無法提供的深入理解與心理安慰;我們會彼此交換尊重與欣賞,這也是我們獲得幸福感的重要來源;我們還能得到男女分工與能力的互補,一個人生活時必須獨自應對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組成家庭后,男女優勢不同,彼此有所分工,會比獨自打拼省時省力。
分享心得
恐婚的女性往往是一些理想主義者,她們所期待的是一種完美的生活。而事實上無論選擇哪一種生活都要付出代價,有得到就會有失去,沒有哪一種選擇會讓你得到更多,只是哪個對于你來說更重要而已。不妨看看父母的婚姻,他們不時拌嘴吵架卻一路攜手走過幾十個年頭,在磕磕碰碰中契合著彼此,讓信任、依賴、責任、親情融合在愛情之中甚至高于愛情。這或許就是婚姻的最高境界,它并不完美,卻能帶給人長久而穩定的幸福。
上一篇:好男人長什么樣?
下一篇:婚姻是人際關系學終極課程,完美通關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