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言辭,打消他人的戒備心
俗話說,覆水難收。說話也是,“說”與“話”是一個因果關系,你的嘴“說”些什么,“話”便是什么。可見,我們要想不對自己說出的話感到后悔,就要謹慎說話。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更要“三思而后言”。因為從心理角度看,人們一旦發現那些有漏洞的語言,就會想產生糾正的心理,而一旦對方提出反駁的問題,就會讓我們尷尬。而同時,人們對那些說話不謹慎的人,都會具有防備心理。
因此溝通中,我們只有謹慎把握自己的言語,才能打消他人的反駁心理,也才能讓對方心服口服。具體來說,在運用這一心理技巧的時候,我們要從以下方面努力:
1.注意修飾自己的語言,讓語言形象化
通常人們都沒有意識到說話用詞給人以形象的重要性。實際上,聊天講話如果能讓對方眼前浮現出各種各樣的形象,聽眾就會感到輕松、愜意,并愿意繼續聽下去。而如果話題含糊籠統,語言無色無彩,恐怕只會讓對方昏昏欲睡,打不起聊天的興趣,甚至對你產生厭倦的情緒。
2.以事實說話
人際交往中,我們要想讓自己說的話更有說服力、無懈可擊的話,就需要從事實出發用事實說話。
3.說話把握分寸
卡耐基說:“好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業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它不僅是一門學問,還是你贏得事業的資本。”但是,能說話不等于會說話,話還要說得有分寸。只有把握好說話的分寸,才算掌握了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才能把話說到人的心坎兒上,達到“一語驚起千層浪”的效果!
總之,我們與人溝通,要把握對方的心理,說出讓對方心服口服的話,對方才更容易接受也不至于“反駁”我們!
上一篇:未雨綢繆,規劃好你的下一步
下一篇:知足和感恩,就能收獲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