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上不了好學校,將來就會學壞嗎”|滑坡謬誤
印度電影《起跑線》,講述的是依靠著自己的努力上升為中產階級的拉吉夫婦,為了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而四處奔忙,由此引發的一連串故事。
劇中,拉吉的妻子米圖,不愿意讓孩子重復他們年少時的讀書經歷,一心想讓孩子遠離他們曾經受教育的學校,每次丈夫拉吉對孩子上學的問題發表與她不一致的言論時,米圖就會抓狂,哭喪著臉,周而復始地開始那一段經典的碎碎念:
“孩子上不了好的幼兒園,就進不了好的中學;進不了好的中學,就沒法考上好的大學;考不上好的大學,就不能進入跨國公司找一份好工作……這樣孩子就會被同伴撇下,那孩子就會崩潰,最后孩子就會學壞,然后吸毒……”
每每聽到“吸毒”這樣的結局,拉吉就被妻子嚇得不行,趕緊認同她的想法。然而,屏幕對面的我們,卻是哭笑不得:這位女主角把中產階級為子女上學之事展現出的焦慮,以及她那糟糕至極的信念,演繹得淋漓盡致。搞笑之余,也十分令人感慨。
我們都知道,就算孩子上不了好的幼兒園,最后的結果并不一定就是學壞加吸毒。女主角米圖這一連串的碎碎念,其實就是犯了邏輯上的“滑坡謬誤”。
所謂滑坡謬誤,就是指不合理地使用一連串的因果關系,將“可能性”轉化為“必然性”,以達到某種意欲之結論。
滑坡謬誤的典型形式就是:如果發生A,接著就會發生B,再接著就會發生C,然后又會發生D……接下來就會發生Z。從一個看似無害的前提或起點A開始,一小步一小步地轉移到不可能的極端情況Z。之所以這樣推論,為的就是明示或暗示:“Z不應該發生,所以我們不能允許A發生。”
上述這種情況,之所以會構成謬誤,并不是因為支撐論證的因果鏈條太長——事實上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就是一連串的復雜因果相互關聯,從第一個原因出發得到了極端的結果,蝴蝶效應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而是在于,每個“坡”的因果強度是不一樣的,有些因果關系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且有些因果關系很微弱,甚至是未知的、缺乏證據的。即使A真的發生了,也無法一路滑到Z, Z并非必然發生。
所以,在沒有足夠的證據之前,不要認定極端的結果必然會發生。
上一篇:有自控力,青少年才能主宰和駕馭情緒
下一篇:“下半年有富余的話,我肯定借給你”|設定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