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約篤志好學
沈約(441—513),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南北朝時期,有一位大文學家名字叫沈約。在沈約的少年時代,他白天讀的書,夜間一定要溫習。
那時候,沈約家里很窮,所以自己買不起書。但這難不倒好學的他。博聞強記的他就去向有書的文人們借閱。有時候,為了借到一本好書,沈約常常是跑遍了整個鄉村,甚至是到隔壁村里去借書。借到了書之后,沈約就會迫不及待地拿起書看,忘記了吃飯,也忘記了睡覺。鄰近的朋友們都知道,沈家有個“書呆子”。
有一天,夜已經深了。細心的母親半夜起床后,看到的兒子屋里居然還在亮著燈,隱隱地看到沈約在里面專心致志地看書。母親無奈地嘆了口氣,起身走進沈約住的小屋里,輕聲對他說:“孩子,你歇會兒吧,已經半夜了,你該睡覺了,明天再看吧。”
沈約看到慈愛的母親這樣說,就聽話地吹滅了燈,睡下了。可是,等母親走后,他又悄悄地起床,小心翼翼地把燈點著,又開始繼續讀書。過了些天,母親見兒子的雙眼布滿了血絲,感到很奇怪,每天明明都是自己叫他睡覺了,為什么眼睛還是這樣紅呢?于是母親就留心觀察,最終才發現了兒子的“秘密”。
于是,每天到了晚上,母親在給沈約的燈碗添油的時候,都故意少倒些油。這樣一來,燈點不了多長時間,油就耗盡了。油燈一滅,沈約就沒辦法看書了,自然就會早些休息了。
沈約后來發覺,燈碗里的油少了,立刻明白了母親的意思。有孝心的他不想讓母親操心,于是想出了另外的辦法。從此以后,他白天抓緊時間讀書并力圖背下來;到了晚上,燈油一點完,他就默默地背誦白天讀過的文章。慢慢地,沈約讀了很多書,一些重要的文章,還能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到了青年時期,沈約已經“博通群籍”,寫得一手好文章了。
妙語點睛
沈約刻苦讀書,精通眾多典籍,能夠寫出很好的文章。因而從家中被起用接受了朝廷的征聘。郢州刺史蔡興宗聽說了他的才能很賞識他,引薦沈約為安西外兵參軍,兼任記室(官名)。并對自己的幾個兒子說:“沈約的為人堪稱師表,你們應該好好地向他學習。”后來沈約接受撰寫宋史的任務,最終寫成了著名的《宋書》,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文學家。
警世良言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陳廷焯
上一篇:漢文帝以身作則提倡儉樸
下一篇:海瑞節儉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