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史(shǐ)
63 史(shǐ)
【尋根溯源】
史姓來源比較復雜,一是出自黃帝時創造文字的史官倉頡,他的后代中有以官為姓的,稱史姓。二是出自西周太師史佚的后代。西周初年有太史佚,為人嚴正,與姜太公、周公、召公并稱為“四圣”。由于他終生在周朝為太史,他的子孫便以官名為氏,稱史姓。三是出自隋唐時西域的史國。四是出自改姓。唐初有突厥族阿史那氏,歸附唐朝后,改為史姓。
【變遷分布】
早期分布已經較為廣泛。西漢時期,山東史氏異軍突起,為名門大族,建康、宣城、京兆、河南與高密等郡同為史氏郡望。之后,播遷入四川、甘肅、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宋代時期,以四川、浙江為中心。明代時期,集中在山東、山西、江蘇、浙江等地及全國大部分地區。當今尤以山東、湖南等地最為密集。
【名人薈萃】
史魚:春秋時衛國史官,以正直著稱。又稱史鰍,字子魚,名佗,衛靈公時任祝史,故史魚也稱祝佗,負責衛國對社稷神的祭祀。吳延陵季子過衛時,贊史魚為衛國君子、乃柱石之臣。
史恭:西漢魯國(今山東濟北)人。漢宣帝舅公,涼州刺史,撫養、輔佐宣帝有功,宣帝為了報答史家的養育之恩,追封舅公史恭為杜陵候。謚曰“仁”。先后封史恭長子史高為關內侯,晉爵樂陵侯;次子史曾為將陵侯;史玄為平臺侯。
史可法:明末政治家,軍事統帥。祥符(今河南開封)人。明末兵部尚書,抗清名將,清軍圍攻揚州時,拒降堅守,奮戰到底,不幸犧牲,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謚之忠靖。清高宗追謚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編為《史忠正公集》。
上一篇:百家姓《鮑(bào)》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唐(táng)》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