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司馬(sīmǎ)
410 司馬(sī mǎ)
【尋根溯源】
司馬復姓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西周時有官職司馬。有人以為,擔任司馬一職的家族,有的以職務為氏。二是西周宣王時,重黎裔孫程伯休父,任職司馬,屢立大功,周王賜以司馬為氏。三是出自他姓改司馬的。許、郝有改姓司馬者。
【變遷分布】
先秦時期主要在中原活動。秦漢以后,在陜西、湖北、江蘇、四川均有司馬氏家族居住。河南為司馬氏的核心居住區(qū),在今河南溫縣誕生了司馬懿家族。隨著晉朝的建立,司馬氏已經(jīng)遍布大江南北。唐代以前,在東南沿海、江淮地區(qū)、中原地區(qū)均有零散的司馬氏家族。宋代以后,在山西夏縣崛起了司馬光家族,在陜西、河北、江蘇、浙江、湖南亦有少量分布。當今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北、江西、福建、貴州的個別地區(qū)還有一定分布。
【名人薈萃】
司馬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被后人尊稱為“史圣”。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的《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后世影響巨大。
司馬相如:西漢文學家、大辭賦家。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辭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后人稱之為賦圣。他與卓文君的私奔故事也廣為流傳,為后世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所取材。
司馬懿:三國魏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字仲達,河內(nèi)郡溫縣孝敬里(今屬河南溫縣)人。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后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死后謚號舞陽宣文侯,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司馬昭: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馬昭繼承父兄的權力,弒魏帝曹髦,徹底控制了曹魏政權。掌權期間派鄧艾滅蜀。其子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昭為文皇帝。有著名的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光: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散文家。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原籍陜州夏縣(今屬山西夏縣)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他主持編纂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上一篇:百家姓《萬俟(mòqí)》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上官(shàngguān)》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