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陽(yáng)
500 陽(yáng)
【尋根溯源】
陽姓源自姬姓。東周時,周景王姬貴封其小兒子樊于陽邑(今河南濟(jì)源市古陽邑),世稱陽樊。后為避周亂奔燕,遂以原封邑命姓,成為陽姓一支。另外,春秋時齊國附近有陽國(在今山東境內(nèi)),后被齊國所滅,其子孫以國為氏。
【變遷分布】
早期在河南、山東一帶居住。漢唐之間,在天津、河北等地形成陽氏望族,以右北平郡無終縣(今天津市)陽氏最為著名。此外,在遼寧、河南、陜西、四川以及江蘇等地均有陽氏分布。宋代以來,在史籍上已經(jīng)很少載有陽氏。當(dāng)今以湖南、廣西、江西、四川有較多分市。
【名人薈萃】
陽處父:春秋時晉國大夫,因封邑于陽地(今山西省太谷縣陽邑村),遂以陽為氏。晉文公九年(前628)。楚國派斗章出使晉國,晉國派陽處父到楚國回訪,晉楚兩國恢復(fù)了正常外交關(guān)系。
陽休之:南北朝時期北齊大臣。無終(今天津市薊縣)人。北魏秘書著作郎陽尼重從孫。北齊天統(tǒng)年間,官拜吏部尚書。北周武帝年間,官拜州刺史。著有《幽州人物志》。
陽城:唐代官員。陜州夏縣(今山西省夏縣)人。唐德宗時,他出任道州(今湖南省道縣)刺史。在位期間體恤百姓,深受百姓愛戴。后來,民間便把陽城奉為福星,將他塑造成為天官模樣,一身朝官裝束,一派和顏,充滿了福運和財氣,這也表達(dá)了人民對陽城的崇敬之情。
陽孝本:宋代大學(xué)者,學(xué)問深而博,品德高貴,隱居在山中讀書講學(xué),朝廷再三叫他做官都不去。當(dāng)時的學(xué)問人都敬重他,蘇東坡也佩服他。后來還是被朝廷請去給太子講學(xué)。
上一篇:百家姓《愛(ài)》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佟(tóng)》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