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32—192
【介紹】:
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博學多識,擅長辭章,并精通音律?;傅蹠r,宦官專權(quán),聽說他善于鼓琴,于是奏請?zhí)熳恿铌惲籼囟酱偎刖?。邕行至偃師,稱疾而歸。靈帝時召拜郎中,校書于東觀,遷議郎。熹平四年(175),曾上奏請求正定《六經(jīng)》文字,邕自寫經(jīng)文,刻碑石立于太學門外,世稱“熹平石經(jīng)”。后因彈劾宦官,被流放朔方。遇赦后,不敢歸鄉(xiāng)里,亡命于江浙一帶有12年之久。獻帝時董卓強迫他出仕。董卓被誅,邕亦被捕死于獄中。
蔡邕曾欲續(xù)寫漢史,未成。曾著詩、賦、碑、誄、銘等共104篇。所作賦文等甚多,然多散佚。今傳后人補輯的《蔡中郎集》中,有賦15篇,又《釋海》及《吊屈原文》亦為賦。然殘缺者多,完整的只有《述行賦》、《青衣賦》、《短人賦》和《釋海》4篇。結(jié)合一些殘篇來考察,蔡邕賦的題材是比較廣泛的,其中有詠物的,有記天災(zāi)的,有寫水的,有記征行之感的,有吊古人的,有寫愛情與婚姻的等,在漢代賦家中,大概沒有第二個人的賦有這樣廣的題材了。
《述行賦》是蔡邕的代表作,名為述行,實為寫懷。作者以述行為線索,即所經(jīng)之地的史跡以發(fā)抒感慨,借所經(jīng)之處的景物以烘托感情。這種寫法,不僅使作品從結(jié)構(gòu)上波瀾迭起,曲折回環(huán),而且更恰切地表現(xiàn)了作者那種千端萬緒的心情。魯迅在評價蔡邕時曾指出:看到他《述行賦》中“那些‘窮工巧于臺榭兮,民露處而寢濕,委嘉谷于禽獸兮,下糠秕而無?!木渥?,才明白他并非單單的老學究,也是一個有血性的人,明白那時的情形,明白他確有取死之道?!?《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六)》)能夠在富貴繁華的后面,看到掩藏在“盛世”里面的不合理,比起那些“雍容揄揚”的大賦家們,蔡邕的眼光實在是要敏銳得多。
上一篇:蔣防的故事
下一篇:虞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