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247—300
【介紹】:
字安仁,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他自幼受到很好的文學熏陶,“總角辯惠,摛藻清艷”,被鄉里稱為“奇童”(《文選·藉田賦》李善注引)。曾為河陽令,轉懷縣令。楊駿以太傅當政,岳為其主簿。駿被誅后,岳被牽連除名。不久又選為長安令。元康六年(296)前后,回到洛陽。歷任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在這一時間內,他經常參與依附權貴賈謐的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永康元年(300),趙王倫擅政,中書令孫秀誣潘岳、石崇、歐陽建等陰謀奉淮南王允、齊王為亂,被殺,夷三族。
潘岳善綴辭令,長于鋪陳,造句工整,充分體現了太康文學講求形式美的傾向,所以在當時與陸機受到同樣的推崇。
潘岳的詩,今存18首,《悼亡詩三首》是其代表作。詩中寫景抒情,由物及人,通過一系列日常事物行止的描寫,抒發物在人亡的悲痛之情,真摯感人。《關中詩》是一首較有意義的四言詩,盡管這首詩屬應制之作,主旨是頌揚武功,但在客觀上也揭露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
潘岳的賦今存24篇(包括《哀永逝文》、《吊孟嘗君文》),除《文選》所收《秋興》、《西征》、《懷舊》、《寡婦》、《藉田》、《閑居》、《笙》、《射雉》八賦及《哀永逝文》外,只有《登虎牢山》、《螢火》、《悼亡》三篇是完整的,其余都已殘缺了。潘岳作賦題材較為廣闊,表現手法也靈活多樣,在西晉文壇上獨樹一幟。以《秋興賦》和《閑居賦》、《西征賦》為代表作。《秋興賦》是潘岳最為人稱道的名篇;《閑居賦》在當時同類作品中也是佼佼者;《西征賦》在形式上與班彪的《北征賦》、班昭的《東征賦》類似,但體制更為宏大,征引更為廣博,在當時除左思的《三都賦》外,極少能有與其相比的。
除詩賦外,潘岳還“善為哀誄之文”(《晉書·潘岳傳》)。今存誄、哀辭、祭文等20多篇。這些哀誄之文大多是為親人、朋友所作,如《楊荊州誄》、《夏侯常侍誄》等,辭婉情切,哀痛感人。他作于元康七年(297)的《馬汧督誄并序》一反其一貫的凄婉風格,筆力剛健,用明快而有力的語言刻畫了一位有智有勇的義士形象,表現了對“功存汧城,身死汧獄”的馬敦的敬意和同情,也流露了對官吏無能、官場混濁的不滿情緒。所以明人張溥在《潘黃門集》題詞中說:“余讀潘安仁《馬汧督誄》,惻然思古義士,猶班孟堅之傳蘇子卿也”。
上一篇:沈約的故事
下一篇:王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