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明鈞 【本書體例】
馬中錫
馬中錫(1446—1512)字天祿,號東田,河北故城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進士,弘治九年(1496)任右副都御史,正德元年(1506)任兵部左侍郎。在出任大同巡撫期間,奉命鎮壓劉六、劉七起義,因諸將怯弱,改用招撫。所計失敗,被朝廷論為“縱賊”之罪,下獄死。工詩文、著有《東田集》,其中寓言《中山狼傳》最為有名。
漢武帝時,汲黯(àn岸)使河南,矯制發粟。歸,恐見誅。未見上,先過東郭先生求策。
先生曰:“吾草野鄙人,不知制為何物,亦不知矯制何罪,無可以語子者。無已,敢以吾里中事以告。
“吾里有婦,未笄(jī擊)時,佐諸母治內事。暇則竊聽諸母談,聞男女居室事甚悉,心亦暢然以悅;及聞產育之艱,則憮然而退。私語女隸,曰:‘諸母知我竊聽,誑我耳,世寧有是理耶?’
“既而適里之孱子,身不能勝衣;力不能舉羽;氣奄奄僅相屬。雖與之居數年,弗克孕。婦亦未諳產育之艱,益以前諸母言為謬。
“孱子死,婦入通都,再適美少年,意甚愜,不逾歲而妊。將娩之前期,腹隱隱然痛,婦心悸。忽憶當年事,走市廛(chán蟬),遍叩市媼之嘗誕子者,而求免焉。。市媼知其愚也,欺侮之曰:‘醫可投,彼有劑可以奪胎也。’或曰:‘巫可禮,彼有術可以逭(huàn患)死也?!蛟唬骸仙接锌?,其深叵測,暮夜潛遁其中,可避也?!蛟唬骸畺|海有藥,其名長生,服之不食不遺,可免也。’——婦不知其紿也。
“迎醫,而醫見拒;求巫,而巫不答;趨南山,則藜藿拒于虎豹;投東海,則蓬萊阻于蛟龍。顧居有窨(yìn印)室焉,遂竄入不復出。居三日,而痛愈劇,若將遂娩者。且計窮矣,乃復出。偶鄰婦生子,發未燥,母子懼無恙。婦欣然往問之。鄰婦曰:‘汝竟癡耶!古稱:未有學養子而后嫁者。汝嫁矣,乃不閑養子之道而云云乎?世之人不死于產者亦多矣,產而死則司命攸存,又可免乎?汝畏死何莫寡居以畢世,而乃忍辱再醮也?汝休矣,汝休矣!世豈有既妊而畏產者耶?’里婦乃赧(nǎn)然而歸,生子亦無恙?!?/p>
詞未畢,黯出戶,不俟駕而朝。
(選自《東田集》)
漢武帝時,汲黯視察河內地區,假托皇帝的詔令,打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氐骄┏且院?,恐怕獲罪,在沒朝見漢武帝之前,先走訪東郭先生,以尋求免罪的辦法。
東郭先生說:“我是一個鄉巴佬,見識淺陋,不知道什么是詔令,更不知道假托皇帝詔令該定什么罪,沒什么可告訴你的。如果你一定要我說的話,請讓我把我們里中的一件事告訴你。
“我們里中有一個女子,還不到出嫁年齡時,幫她的母親、伯母、嬸母等做些家務。閑暇時,偷偷地聽諸母的談話,很詳細地聽到了男女同居的事,心中感到挺快活。又聽到生育小孩的痛苦,則又感到有點害怕,便馬上走開了。私下給丫環說:‘諸母知道我在偷聽,故意騙我的,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呢?’后來嫁給了同里的一個弱小庸懦的青年,身子單薄得連衣服都撐不起來;連拿一根羽毛的力氣也沒有;好象只剩下一口氣的樣子。雖然同居幾年,也沒有懷孕。當然,她也不知道生育的痛若,于是更加認為以前諸母的話是假的。
“后來病弱的青年人死了,這個女子來到了大都市,又嫁給一個美貌的少年,心里感到很愜意,不到一年就懷孕了。將要分娩之前,肚子隱隱地痛,這女子很害怕。忽然回憶起當年諸母的話,于是她便走向市場店鋪,向生過孩子的老年婦女請教,以求能免除痛苦。老年女子認為她是十分愚蠢可笑的,便欺騙她說:‘可以求醫生,他有藥可以化胎?!械恼f:‘可以求巫,他有辦法可以免除死亡?!械恼f:‘南山中有深穴,深不可測,夜晚藏在里邊,可以避免痛苦?!€有人對她說:‘東海有長生不老藥,吃下以后不用吃飯,也不大小便,可以避免痛苦?!@女子不知道她們全是欺騙她的。
“她出門去找醫生,醫生不看;找巫師,巫師不理;走向南山,想躲進亂草叢中,被虎豹攔??;想去東海找蓬萊山,又被蛟龍所阻擋。見到家里有個地窖,便躲在里面不出來。在里面呆了三天,肚子疼得更加厲害,好象馬上就要分娩,她實在沒辦法了,便又出來。正遇上鄰家的婦女剛生下小孩,孩子頭發還沒干,母子都很平安,這個女子高興地前去問她。鄰家婦女說:‘你怎么這樣傻!古人說:沒有先學生孩子,而后再嫁人的。你已經出嫁了,竟不知道養子的方法而四處亂問。世上的人不因生育而死的太多啦,生育而死,那是司命神所注定的,又怎能避免呢?你怕生育的痛苦,為什么不終身寡居,何必忍辱再嫁人?你不要再跑著問了,世上難道有懷孕了以后而害怕生育的嗎?’這個女子紅著臉回家了。后來很平安地生下了小孩”。
東郭先生的話還沒有說完,汲黯已走出大門,不等準備好車子便到朝廷去了。
這篇小說中的東郭先生,和《中山狼傳》里的東郭先生不一樣,那個東郭先生迂腐可笑,這個東郭先生幽默風趣,善于辭令,是一個智者的形象。汲黯正憂心忡忡,“歸恐見誅”的時候,他十分輕松隨便地講了一個小寓言故事,便能使汲黯去掉了顧慮,“不俟駕而朝”,真可見東郭先生言談的技巧,語言的魅力。
這則寓言有深刻的思想意義,它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一個人無論辦什么事情,應該有“敢作敢當”的勇氣,既然已經做了,就不怕別人的譴責批評。決不能自己先產生恐懼心理,這樣,會被別人恥笑,受到他人蔑視,正如市媼對里婦的譏諷一樣??謶謸鷳n是孱子懦夫,是不能解決什么問題的,只有正視問題,使其往有利方面轉化,這才是正確的、積極的態度,里婦之所為,實在是“癡且愚”的行為。《戰國策.齊策》里的馮諼,倒是“敢孕敢生”的硬漢子,“矯君命,以債賜諸民”。敢作敢為,當然這并不是說,干什么事情可以不考慮后果。恰恰相反,正當的事情是應當作的,后果也應當是比較理想的。正如里婦之懷孕,汲黯“矯制發粟”,這本是光明正大的事情,有什么可畏懼的呢?
當然,透過這個故事,也可以看出漢武帝不恤民力、喜怒無常的一面,要不,汲黯何以“恐見誅”呢?
“寓言”在我國源遠流長,先秦諸子個個都是寓言大師,所謂寓言就是運用虛構的故事來揭示生活的哲理。魯迅在談到莊周的寓言時說:“人物土地,皆豈言無事實,而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漢文學史綱要》)這段評語,用于馬中錫的《里婦寓言》也是十分恰切的。里婦當然查無此人,其事也十分荒誕,但它卻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終于使汲黯幡然醒悟,去掉包袱,重新振作,“不俟駕而朝”。
這篇小說構思巧妙,題材新穎,讀過之后,使人感到機趣橫生,讓人忍俊不禁,在輕松從容的氣氛中受到教育。
上一篇:鄙夫訓世
下一篇:金圣嘆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