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其峰 【本書體例】
孔約
孔約,東晉干寶以后人,生平無考。所著孔氏《志怪》,系南北朝志怪小說集。此書主要記載神鬼怪異之事,但也頗多附會歷史人物者,故“兼有志怪與志人小說的特點”書中一些記述人妖相戀故事寫得較有特色,《謝宗》即其一。
會稽吏謝宗赴假吳中,獨在船。忽有女子,姿性妖婉,來入船,問宗:“有佳絲否?欲市之。”宗因與戲,女漸相容,留在船宿歡宴。既曉,因求宗寄載,宗便許之。自爾船人恒夕但聞言笑,兼芬馥氣。至一年,往來同宿。密伺之,不見有人,方知是邪魅,遂共掩之。良久,得一物,大如枕;須臾,得二物,并小如拳。以火視,乃是三龜。宗悲思數日,方悟。自說:“此女子一歲生二男,大者名道愍(mǐn泯),小者名道興。”既為龜,送之于江。
(選自孔氏《志怪》)
在會稽為官的謝宗,度假到了吳中。一天,他獨自呆在停靠于江邊的船上。忽然,一位姿色妖艷、性情溫柔的女子來到船中,問謝宗:“有好絲嗎?小女子我想買一些。”謝宗見她非同一般,且話有寓意,便主動親近并同她嘻戲起來。該女子對此毫不介意,相互感情容洽。於是,謝宗便把她留在船中,一同歡宴過夜。天亮以后,女子請求居留船中,謝宗答應了。自此以后,船家徹夜都能聽到艙內傳來陣陣言笑之聲,并散發出濃郁芳香氣味。二人來往同居達一年之久。船家秘密前往窺探,竟不見有人,方知此女是鬼魅。于是就突然闖進去搜捕,過了很久,艙內搜得一個東西,大如枕頭;不久,又發現兩個小如拳頭的同類。燃著火把仔細觀看,卻是三支烏龜。謝宗非常傷感地思索了數日,方才醒悟過來。於是,他自言自語地說:“這個女子一年為我生了兩個男兒,那么大的就取名道愍,小的叫做道興罷。”既然是龜,人們就把它們送到了江中。
這是一篇以寫人妖戀愛的志怪小說,讀來別有情趣,很值得玩味。
首先,故事情節寫得曲折生動。文章一開始,寫龜精因耐不住水域的寂寞生活,而以買絲為名,主動上船接近、挑逗所愛之人;早為其妖艷姿性所動的謝宗,見其蓄意親近,也便上前與嘻戲,彼此一拍即合,得以同艙歡宴共宿。接下去雙方恩愛相處,恒夕歡悅達一年之久。生下兩個兒男之后,不幸龜精失慎現出了原形,最后落得個凄然作別、不得不暗存悲思、各奔西東的悲劇下場。如此曲折跌容的情節、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
其次,本文在寫作方面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較好地運用了比喻手法——以龜精欲買佳絲,比喻其要對謝宗表達情思(以“絲”諧“思”),意在挑起對方的情愛;以買絲的舉動,比喻追求同對方的愛情貼切的比喻,含蓄地表達了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二是行文故作曲筆——龜精上船本是為著求愛,卻道欲買佳絲;歡宴同宿后本欲與謝宗結為連理、卻言請求寄載;從長遠計,本應白頭偕老,卻又寫龜精現形,以致不得不忍痛割愛,兩相離分。如此入理,較之平鋪直敘顯然更增了幾分韻致。
上一篇:談生
下一篇:謝小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