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煥陽 【本書體例】
鄭處誨
鄭處誨,字廷美,河南滎陽人,宰相鄭余慶之孫。唐文宗大和八年(834)登進士第,官至檢校刑部尚書、宣武軍節度使。著有《明皇雜錄》兩卷,記錄唐玄宗時雜事,偶亦兼及肅宗,代宗兩朝史實,內容比較豐富,頗有史料價值。
蘇颋聰悟過人,日誦數千言,雖記覽如神,而父瓌(guī)訓厲至嚴,常令衣青布襦伏于床下,出其頸受榎(xià夏)楚。及壯,而文學該博,冠于一時,性踈俊嗜酒。
及玄宗既平內艱,將欲草制書,難其人,顧謂瓌曰:“誰可為詔?試為思之。”瓌曰:“臣不知其他,臣男颋甚敏捷,可備指使,然嗜酒,幸免沾醉,足以了其事。”玄宗遽命召來。至時宿酲(chèng城)未解,粗備拜舞,嘗醉嘔殿下,命中使扶臥于御前,玄宗親為舉衾以覆之。既醒,受簡筆立成,才藻縱橫,詞理典贍。玄宗大喜,撫其背曰:“知子莫若父,有如此耶?”由是器重,已注意于大用矣。
韋嗣立拜中書令,瓌署官告,颋為之辭,薛稷書,時人謂之三絕。颋才能言,有京兆尹過瓌,命颋泳“尹”字,乃曰:“丑雖有足,甲不全身,見君無口,知伊少人。”瓌與東明觀道士周彥云素相往來,周時欲為師建立碑碣,謂瓌曰:“成某志不過煩相君諸子:五郎文,六郎書,七郎致石。”瓌大笑,口不言而心服其公。瓌子颋第五,詵第六,冰第七,詵善八分書。
(選自《明皇雜錄》)
蘇颋的聰明才智超過常人,每天都能背誦幾千字的文章,盡管記憶神速,但他的父親蘇瓌管教仍然很嚴格,常常命令他穿著青布短襖伏在床下,伸出脖子用楸條抽打。等到長大后,學問廣博,超過了同時代的其他人,性情疏放超逸,很喜歡喝酒。
到唐玄宗已經平定了內亂,將要草擬詔令,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人,就對蘇瓌說:“誰能寫詔書?你為我想想看。”蘇瓌說:“臣不了解其他的人,我的兒子蘇颋很靈敏,可以備皇上使用,然而他貪酒,要是僥幸沒有喝醉,足可以完成這件事。”唐玄宗馬上命人把他召進宮來。蘇颋來到時隔夜的余醉還沒有消,勉勉強強行完跪拜皇帝的大禮,就嘔吐于殿下,皇上命太監把他扶起來躺在御座前,親自為他舉起被子蓋在身上。酒醒之后,蘇颋接過紙筆一揮而就,才思橫溢,文詞典雅,說理充足。玄宗看后很高興,撫摸著他的后背說:“最了解兒子的是父親,有象這樣的嗎?”從此以后皇上很器重他,已經準備大用。
韋嗣立升為中書令,蘇瓌簽署授官文書,蘇颋為他寫了一篇祝辭,薛稷親筆書寫,當時被人們稱為“三絕”。蘇颋年幼時,有一位京兆尹拜訪蘇瓌,讓蘇颋用“尹”字寫一首詩,于是他隨口吟道:“丑雖有足,甲不全身,見君無口,知伊少人。”蘇瓌與東明觀道士周彥云向來有交往,周彥云當時要為師傅建碑立傳,對蘇瓌說:“完成我的這一志愿只需麻煩一下您的幾位公子就足夠了;五公子作文,六公子書寫,七公子刻石。”蘇瓌大笑,口中沒說但心里卻佩服他的公允。蘇瓌的兒子中,蘇颋排行老五,蘇詵老六,蘇冰老七,蘇詵擅長八分書字體。
在這篇小說中,作者注重于人物形象的刻劃,故事只是展示人物形象的手段,是環繞人物而設置的。作品的一開始運用敘述語言,交待了蘇颋幼年時期聰悟過人,記覽如神,他的父親蘇瓌訓厲至嚴,成年之后則文學該博,性情踈俊嗜酒。這一段交待文字筆墨精煉,既為以下的描寫做了鋪墊,又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點。然后作者選取了蘇颋為皇上草擬詔書一事進行重點描寫,具體表現他的才思與踈俊嗜酒的性格。這一故事在《新唐書》中亦有記載。《新唐書·蘇瓌傳》說:“玄宗平內艱,書詔填委,獨颋在太極后閣,口所占授,功狀百緒,輕重無所差。”這只是史傳的冷靜客觀地描述,人物是缺乏個性和抽象的。鄭處誨的這篇小說則在史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既有人物對話,又有情態描寫和細節刻劃。作者通過玄宗與蘇瓌的對話,非常自然地把蘇颋引出場,蘇颋奉命進宮時,是“宿醒未解,粗備拜舞,嘗醉嘔殿下。”這幾句描寫使蘇颋醉態畢呈,通過這一醉態描寫突出了他的“踈俊嗜酒”。面對蘇颋的醉酒失禮,玄宗并無嗔怪之意,而是“命中使扶臥于御前”,“親為舉衾而覆之”,表現了對蘇颋的愛惜與器重。蘇颋醒酒之后,接過紙筆,一揮而就,“才藻縱橫,詞理典瞻”,使玄宗大喜,從而突出了他的才思與文彩。通過這幾個不同的方面把一位踈俊嗜酒的才子形象描寫得生動逼真,表現出與史傳的明顯不同。
剪裁合理,詳略得當,是這篇小說的另一重要特點。圍繞刻劃人物,作者選取了草擬詔書一事進行重點描寫,這一事件的詳細描寫盡管有力地表現了人物形象,但畢竟略顯單薄,因此,作者又從蘇颋生活中摭取幾件小事,對人物進行補充。小說中對這幾件小事的描寫筆墨簡略,而又手法各異。“韋嗣立拜中書令,瓌署官告,颋為之辭,薛稷書,時人謂之三絕。”在這里作者是運用敘述語言對人物進行補充。第二件小事是通過蘇颋的一首《詠尹字詩》突出他的才思機敏。第三件小事則是通過東明觀道士周彥云對蘇瓌三個兒子得稱頌,表現蘇颋的文彩。對這三件小事作者都沒有展開筆墨,但卻有力地映襯了人物,使蘇颋這一形象顯得生動豐滿。
在語言方面,這篇小說筆墨精煉,文字優美。如寫蘇颋的醉態,要言不繁,醉態可睹,寫蘇瓌的對話,精當準確,間接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精煉優美的語言,使這篇小說顯得格外動人。
上一篇:蘇軾以吟詩下吏
下一篇:英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