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元前二世紀后期至公元前一世紀后期,是羅馬歷史的后期共和時代,史稱內戰時代。在這激蕩變革的時代里,羅馬自由民內部不同政治派別之間的矛盾和斗爭,以及與此交織在一起的廣大奴隸和被壓迫民族與羅馬奴隸主階級的矛盾和斗爭,埋葬了共和制度,把羅馬推進到帝國時代。公元前二世紀中期以后,羅馬已成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羅馬的社會經濟也隨之發生重大變化。奴隸主貴族依仗財勢購買和承租“公有地”以及吞并小農份地,建立面積達數百猶格的農莊,大土地所有制發展起來。小農經濟由于備遭兵燹人禍和奴隸制農莊的競爭和排擠,紛紛破產。奴隸制得到充分發展,奴隸勞動被廣泛地應用到各個生產領域,由“家長制的、以生產直接生活資料為目的奴隸制度,轉化為以生產剩余價值為目的奴隸制度。”(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第三七一頁)商業和高利貸業獲得空前發展,出現了經營商業、包稅和高利貸業的商業金融貴族。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變化,引起階級關系的變化。由于奴隸制生產方式的發展,羅馬社會的主要矛盾從由共和國早期的平民和貴族的矛盾,轉變為奴隸和奴隸主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發展影響和推動其他各種矛盾的發展。在自由民內部,由于經濟和政治地位的不同而出現各種不同的社會階層:(1)元老貴族階層:它們財多勢重,是羅馬國家當權集團。但是,這個階層在新的經濟關系和階級關系與舊的城邦制度之間矛盾的沖突下,也發生不同程度的分化,有“改革派”與“保守派”之分。“改革派”試圖通過籠絡騎士、平民的辦法來強化國家機器,鞏固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地位;“保守派”則以元老院為營壘,頑固地維護舊秩序,專權稱霸。(2)騎士階層:他們資財雄厚,是新興的高利貸貴族。但是,在政治上沒有實權,并為元老貴族所蔑視。他們力圖躋身于統治集團,因而與元老階層既相勾結,又相矛盾。這種兩面派的屬性,決定他們在政治斗爭中的動搖性。(3)平民階層:他們的權益日趨削弱,地位日益下降,他們同富豪、大土地所有者存在著尖銳的矛盾和斗爭。(4)寄生階層:他們是農民破產后靠國家賑濟或富人施舍過活的流氓無產者,他們往往成為當權者的“門客”及其政治上的支持者。這些自由民內部不同階層之間的矛盾和利害沖突,反映在政治斗爭上,就形成了貴族派與民主派。貴族派以元老貴族為首,民主派則以失地、破產、無業的貧民為主力。由于騎士在羅馬社會中的特殊地位,在貴族派與民主派的斗爭中,他們常常居領導地位,其代表人物往往成為民主運動的領導者。在羅馬內戰時代的政治舞臺上,貴族派與民主派圍繞當時羅馬社會面臨的許多重大問題,如土地問題,建立軍事獨裁政權等展開了激烈而復雜的斗爭。
公元前二世紀后半期的格拉古兄弟改革,揭開了貴族派與民主派斗爭的序幕。在這場斗爭中,格拉古兄弟作為奴隸主階級改革家試圖通過抑制豪門貴族,維護小農,保證羅馬的兵源,從而強化奴隸主階級的國家機器,以鞏固霸國的統治。它在本質上是代表奴隸主階級利益的,但仍然遭到元老貴族強烈反對,改革派遭到血腥的鎮壓,斗爭以貴族派的勝利而告終。格拉古兄弟改革失敗以后,元老貴族利用自己的勝利肆無忌憚地兼并土地,侵吞公款,接受賄賂,其腐敗狀況日甚,農民破產和失地的過程也隨之加劇起來。羅馬對外戰爭的失利,損害了騎士階層在國外的商業和高利貸事業。因此,貴族派與民主派之間斗爭已達到尖銳化的程度。于是,兩派之間的斗爭又以馬略改革的形式表現出來。馬略的軍事改革部分地解決了小農破產后謀求生路的問題,解決了羅馬兵源危機的問題,提高了羅馬軍隊的戰斗力。同時,它也給羅馬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后果。雇傭化的軍隊長期追隨將領,以滿足自己的物質利益和要求,而將領也容易把這種政治力量當成自己的私有物,實現自己的目的。這就為羅馬軍事獨裁制的建立準備了條件。在“同盟戰爭”時期(公元前90-88年),小亞細亞發生了反抗羅馬統治的斗爭。貴族派與民主派以選派去東方作戰統帥為爆發點,又發生了激烈而復雜的斗爭。這場斗爭帶有鮮明的軍事色彩,最后,蘇拉憑借軍事力量,在民主派的血泊中,建立起羅馬歷史上第一個軍事獨裁統治。這個政權盡管保留了共和國統治形式,但是共和政體的基本原則已被否定了。蘇拉的獨裁統治是代表一小撮元老貴族和老兵利益的,因此引起社會各階層的普遍不滿。蘇拉死后,這種不滿情緒與日俱增。在斯巴達克奴隸大起義的沖突下,民主派又活躍起來,他們強烈要求打破豪門貴族壟斷政權的局面。經過斗爭,羅馬共和派的勢力又有所回升,羅馬的政局又朝著有利共和制的方向發展。在這種形勢下,原屬貴族派的人物轉向民主派一邊。公元前64年,原保民官塞爾維利烏斯·魯路斯提出新的土地法案。這個過激的有利于平民的土地法案在羅馬各社會階層中間引起強烈的反響,豪門貴族、騎士階層和城市平民因各自的利害所致都反對這個法案。法案被否決之后,貴族派與民主派的斗爭,在“卡提林事件”中,達到“圖窮匕首見”的地步。以西塞羅為首的元老貴族以刀和劍回答了民主派。但是,兩派之間的斗爭在前后“三頭政治”期間在廣闊領域里展開,因而更加復雜和激烈。在“前三頭政治”時期,愷撒站在民主派一邊,經過一系列的復雜斗爭,戰勝了元老貴族派及其代表人物,取得了羅馬最高統治權,并實行一些順應羅馬歷史發展趨勢的改革,為羅馬帝制的確立開拓了道路。然而,貴族派并沒有罷手,他們站在維護共和制的立場上,陰謀刺死了愷撒。愷撒的繼承者屋大維在激烈的斗爭中登上羅馬政治舞臺。經過曲折的斗爭,他同安東尼、雷必達建立起“后三頭政治”。這是一個軍事獨裁集團,他們在羅馬實行恐怖政策,大肆搜殺貴族派。在公元前46年的腓力比決戰中,元老貴族派的軍事力量徹底被摧毀,此后,屋大維又戰勝了主要敵手安東尼,在羅馬正式確立起帝制,結束了內戰時代的貴族派與民主派的斗爭。
上一篇:羅馬共和國早期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
下一篇:羅馬王政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