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初曾以《石頭記》名。現流行本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為清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認為是清高鶚所續補。當曹雪芹創作和修改前八十回書稿時,《紅樓夢》即以抄本形式流傳。現存乾隆十九年(1754)《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殘本)是今所見《紅樓夢》抄本中最早的一種。后來,乾隆五十六年(1791)、五十七年(1792),程偉元又將前八十回書稿加以“補遺訂訛”,與后四十回續稿合在一起以活字版排印兩次,從此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即開始流行。《紅樓夢》作于十八世紀中葉清王朝乾隆時期,當時中國的封建制度已經腐朽,但尚未最后崩潰;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已有一定的發展,但還很微弱,中國依然是封建社會;清王朝正處于政權鞏固,經濟繁榮,思想文化統治收到效果的時期。社會發展呈現著畸型狀態,腐朽的封建制度被乾隆盛世的表象掩蓋著,人民的反抗斗爭處于低潮,一般的人還為繁榮興旺的“盛世”所陶醉,只有思想敏銳的人才預感到封建制度將大難來臨。曹雪芹基于自己的家庭身世之感,廣泛概括了18世紀中葉中國封建社會的現實,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為背景,通過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的線索,著重描寫了賈家榮、寧二府由盛而衰的過程,揭露了封建貴族家庭的荒淫腐敗、互相傾軋和殘酷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罪行;對廣大遭遇不幸的女奴的生活和命運進行了細致的描繪,并表現了巨大的同情;歌頌了地主階級中某些受到進步思想和時代潮流影響而產生一定叛逆精神的青年和一些奴仆的反抗行為;對封建階級的傳統思想和道德進行了批判。一定程度地揭示了18世紀中葉中國社會現實的本質。
《紅樓夢》中描寫的賈府是一個典型的貴族之家,同時也是一個莊園主、皇戚和官僚之家,它很可以代表清代統治階級上層貴族的特點。《紅樓夢》塑造賈母、賈赦、賈政、賈珍、賈璉和王夫人、王熙鳳等一系列賈府統治者的形象,描寫了他們揮霍浪費、窮奢極欲的生活;描寫了他們道德淪喪、爾虞我詐、不善經營的狀況;描寫了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皆連絡有親,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系,以及他們攀龍附鳳,交結王公,交通官府,籠絡走卒以構成權勢,橫行霸道,胡作非為的罪行,暴露了這個貴族家庭關系的重重矛盾,顯示出這個貴族之家無法長期維持下去,它正在腐爛著,正在走著敗落的路,但它尚未最后敗亡,它還是“百足之蟲”,處于死而不僵的狀態。這種情景也正是十八世紀中葉封建貴族統治階級的狀況。
《紅樓夢》在描寫賈府統治者的腐朽和繼承人的一代不如一代的狀況的同時,還塑造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等具有某種叛逆精神的貴族青年的形象。賈寶玉生活在賈府,享受著貴族之家的豪華與富貴,卻不關心封建家庭的命運;他對讀書仕宦之路不感興趣,對封建倫理道德有一定不滿,他不能按封建階級的要求行事,“一味隨心所欲”,“不安本分”;在關系家世利益的婚姻大事上,他不考慮門當戶對,而是“重情不重禮”;對待備受壓迫的女奴,他也表現出一定的同情。雖然他還沒有徹底背叛封建階級和家庭,但從他的思想表現看,他已具有一定的叛逆精神和民主思想。賈寶玉的思想性格已經說明封建貴族青年正處于分化狀態。《紅樓夢》特別著意地描寫了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愛情由發生、發展到成熟以至被毀滅的全過程。他們的愛情是建立在長期了解、感情相投、思想一致的基礎上的愛情,他們之間愛情的發展與封建階級的家世利益和封建的禮教發生了矛盾,由于封建勢力的摧殘,也由于他們本身的軟弱,他們的愛情以悲劇告終。他們的愛情狀況與18世紀中葉封建階級“將生未死”的狀況是一致的,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
《紅樓夢》全面細致地描繪了賈府中女奴的悲慘的生活圖景和不幸的命運結局,塑造了晴雯、襲人、鴛鴦、平兒、金釧、司棋等眾多的女奴形象,她們有不同的性格和經歷,但都受到賈府封建主子的役使、壓迫、蹂躪和毒害,她們都遭遇了種種不幸,在暗無天日的境地中掙扎呻吟。她們也有微弱的個別的反抗,但始終未能團結一致展開斗爭,也未得到外界社會的支持,她們的反抗總是被賈府主子鎮壓下去。這種描寫也與18世紀中葉人民反抗斗爭處于低潮時期相一致。對女奴命運的描寫和女奴形象的塑造顯示了《紅樓夢》高度的現實主義的藝術成就。
曹雪芹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創作的優秀傳統,對中國古典小說創作中的一些不良傾向進行了批評,把中國古典小說創作的現實主義水平提高一步。作品借“滿紙荒唐言”來表現自己的“一把辛酸淚”,把自己的家世身歷之感融入作品中,敢于破舊立新,更加自覺地進行創作。全書以寶黛愛情為主線,通過具有典型特征的賈府的日常生活,高度概括地反映了十八世紀中國封建社會末世現實生活的圖景。情節的安排獨具匠心,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剪裁精細,搭配巧妙,情節的發展富于變化,而又能為突出主題服務。全書形成氣包萬千、八面貫通的網狀結構。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紅樓夢》刻畫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具有典型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寶玉、黛玉、鳳姐、晴雯、襲人等都表現了完整的性格發展史。作品注重表現不同人物的不同個性,不僅刻畫出地位不同、經歷不同的人物的不同性格,而且做到了在同類性格的人物中表現出他們不同的個性。作品運用了豐富的人物形象塑造和人物性格刻畫的方法,特別長于在日常生活的環境中如實地描寫人物的言行,表現人物的性格。既注意正面描寫,也重視從側面刻畫,作到正側互配,虛實結合;注重通過環境、景物描寫造成氛圍,烘托人物性格,也擅長集中直接的人物心理描寫。《紅樓夢》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典小說人物塑造的各種藝術手段和方法,并將其綜合靈活地運用,取得了高度的成就。《紅樓夢》的語言平淡而又含蓄,簡潔而又深細,典雅而又通俗,有濃烈的生活氣息和很強的表現力。
《紅樓夢》打破傳統的思想和寫法,取得了高度思想和藝術成就,成為中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創作高峰的代表性作品。
上一篇:紅與黑(1830)
下一篇:約瑟夫·狄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