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洛可可藝術
洛可可是一種藝術風格的名稱。它的涵義是“貝殼形”,源于法語 rocaille,又叫“路易十五式”,指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統治時期(1715—1774)所崇尚的藝術風格。
洛可可開始于路易十五繼承王位時期,并在菲利普·奧爾良就任攝政王時,有了新的發展,開始代替了巴羅克藝術。它是由宮廷及其貴族、包括一部分富裕的市民階層追求而流行開來的藝術風格,并波及到意、德、奧等歐洲國家。洛可可藝術主要體現在建筑與室內陳設的裝飾設計、應用藝術上,同時也反映在雕刻、繪畫等方面。
洛可可藝術主要特征是:注重藝術的纖細、輕巧、華麗和煩瑣的裝飾性;追求自由曲線、漩渦形、波浪紋和輕淡柔和的色彩構成它的形式感。在建筑上強調內部空間和室內裝飾的統一,造成一種舒適豪華的環境。室內還布滿了繪畫、雕刻、掛毯、工藝品、鏡子,從墻壁到天花板之間,到處利用花卉、草莖、棕櫚、海浪、貝殼作裝飾圖案,室內裝飾精美高貴、趣味纖秀活潑。家俱是室內裝飾重要組成部分。洛可可風格的家俱倡導豪華而優雅的裝飾風尚,造型上多用曲線構成形體,追求輕柔流暢,富于韻律的效果,在裝飾手法上廣泛運用了雕刻、貼木、鑲嵌、貼金、銅飾等技術,并吸取中國漆器金描工藝作為重要裝飾手段。在繪畫上主要是表現那些浮華歡樂場面;在形式上大膽運用輕艷的色彩和細膩的筆法表現各種婀娜的姿態。
法國洛可可風格代表畫家是弗朗索瓦·布歇(1703—1770),他曾任宮廷首席畫家,被當時上流社會冠以“巴黎之光榮”的頭銜。他以希臘、羅馬神話中戀愛故事為題材,畫了許多男女神裸身談戀愛的作品,富有裝飾性的《浴后》、 《維納斯梳妝》等迎合了宮廷與貴族們的口味,受到法皇和寵姬的支持。然而,當時進步的啟蒙思想家狄德羅,嚴正的指出布歇的作品代表了貴族藝術,他說: “我敢說,高雅、正直、真純、樸素等觀念對他幾乎已經是生疏的了。”十八世紀中葉,法國的洛可可藝術逐漸衰落為新古典主義藝術興起而代替。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毛澤東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洛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