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即嬴政(或作正)。秦國國君,秦王朝建立者。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卒,嬴政即位,年僅十三歲。這時,秦國實際權力由他的母親和其母寵幸的宦官長信侯嫪毒以及相國呂不韋把持。公元前238年,秦王政親政,平定嫪毒叛亂,消滅嫪毒和呂不韋勢力,起用尉繚、李斯等,掌握秦國政權。他順應當時形勢,繼續進行兼并六國戰爭。公元前230年,遣內史騰攻韓,韓國亡。又先后滅魏、楚、趙、燕國。公元前221年,俘齊王建,滅齊國,完成統一中國之業,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統一中國后,他采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集中傳說中三皇五帝的尊稱,號稱皇帝,以顯示其至高無尚。建立皇帝獨裁制,政事不論大小,皆決于皇帝一人。采納李斯主張,在全國推廣郡縣制。分全國為三十六郡。(隨著秦朝疆域的擴大,增至四十余郡)。整頓戰國時期官僚制度,建立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統治機構。在中央設置三公(丞相、御使大夫、太尉)和九卿廷尉、治粟內史、奉常、典客、郎中令,少府、衛尉、太仆、宗正)等官。在地方郡中,設郡守、郡尉和監御史。下轄若干縣。萬戶以上縣沒縣令,不滿萬戶設長。官吏由朝庭任免和調動,領取國家俸祿,概不世襲。補充、修訂商鞅變法以來秦國的法律令,并通行全國。公元前216年,“使黔首自實田”,在全國確認土地私有權。還積極推行有利于統一的文化、經濟發展措施。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下令墮毀戰國時代各諸侯國修筑的城郭。修建馳道,直道。于今云南、貴州通“五尺道”。遣蒙括率軍北擊匈奴。連接戰國秦、趙、燕三國北邊長城。派尉屠睢南定百越。又使方士出海,求仙藥,大造宮室和陵墓,以滿足其奢侈欲望。為加強統治,銷毀民間兵器;除秦紀一類的史書,非博七官所藏《詩》、《書》、百家語,以及醫藥、卜筮、農作之書外,都全部焚燒;坑殺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多名。公元前210年,死于東巡途中。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是統一中國的第一人。但他對廣大農民剝削壓迫殘酷,思想統治政策對文化發展也起了消極作用。對秦始皇評價,史學界不同意見較多,作深入了解,可參看《史記·秦始皇本紀》以及何茲全《怎樣評價秦始皇》(載《新建設》1959年4期)、林甘泉《論秦始皇——兼評“四人幫”的唯心史觀》(載《歷史研究》1978年4期)。
上一篇:租界
下一篇:秦漢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