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百年戰爭期間,繼法國扎克起義之后,英國1381年爆發的農民大起義,這次起義因其主要領袖是瓦特·太勒,而稱瓦特·太勒起義。十四世紀英國農奴制已開始衰落。商品貨幣關系發展后,英國封建主為掠奪更多貨幣,強行收取貨幣地租,以取代勞役租和實物租,從而加速了農民階級的分化。許多農民淪為雇農,有的流落他鄉。1348年,橫掃歐洲的黑死病,幾乎奪去英國人口的一半,城鄉勞動力急劇減少,糧價和工資隨之上漲。一些利用雇傭工人的封建主和城市的行東、店主,都陷入缺乏廉價勞動力的困境。英王愛德華三世時期(1327-1377年),幾次頒布敕令、法案,強迫十二至六十歲的沒有土地或其他生活資料來源的男人和女人必須按照黑死病流行前的低工資受雇,否則要處罰金,判監禁,甚至要灼鐵烙印。勞工法令的實施激化了城鄉的階級矛盾。面對這種形勢,一些下層教士在傳教中攻擊教會,攻擊封建主和官吏。其代表人物是約翰·保爾。他不但主張廢除教會什一稅,剝奪教會財產,而且激烈反對現存的社會制度,要求社會平等。他強調指出,只有英國的一切都變成公共的,沒有貴族和農奴之分,英國的光景才會變好。保爾的傳教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而教會對他極端仇視,幾次把他逮捕下獄。約翰·保爾的宣傳活動為農民起義作了思想上的準備。1377年,英王理查二世(1377-1399年)即位。為了繼續進行對法戰爭而籌集軍費,開始向全國人民征收人頭稅。最初稅額每人四便士,到1380年第三次開征時,已提高到原來的三倍。人頭稅的負擔主要落在農民的肩上。征收過程中,稅吏營私舞弊,大肆勒索。農民極端憤怒,醞釀已久的起義爆發了。
1381年5月,埃塞克斯郡和肯特郡的農民抗交人頭稅,驅逐并殺死稅吏。斗爭很快擴展到鄰近各郡,到6月間全國四十個郡中約有二十五個郡都發生了起義。農民組織武裝,搗毀莊園和寺院,奪取糧食、牲畜和財物,焚毀寫有封建義務的文書。肯特郡的農民推舉泥瓦匠瓦特·太勒為起義的領袖,他們從監獄里救出約翰·保爾,讓他也參加了起義的領導工作。起義者于6月10日攻克肯特郡的政治中心坎特伯雷,并向倫敦進軍。沿途許多貧苦農民加入起義隊伍,到達倫敦城下時,起義農民已擴展到六萬人。6月13日,起義者進入倫敦,受到學徒、幫工與小商人的歡迎。農民焚毀人民最痛恨的大臣邸宅,殺死法官,放出被關在監獄里的人。起義群眾包圍國王理查二世及一些大臣所在城堡倫敦塔,要求會見國王。國王理查二世被迫同意會見農民,并于6月14日在邁爾恩德與農民談判。農民要求廢除農奴制,實行每畝四便士的低額貨幣地租,全國確保貿易自由。國王假意接受農民的要求,并令三十個書吏寫成特許狀發給農民作為保證。一部分人滿足于國王的諾言而離開了倫敦。但大多數貧農在瓦特·太勒領導下要求再次會見國王。他們不僅要求廢除農奴制,還進一步要求把教會土地分給農民,廢除勞工立法,取消領主一切特權,把被領主侵占的公社土地還給農民。這時倫敦城市上層和封建貴族,密謀以武力鎮壓起義。他們在6月15日偷偷集結軍隊,作了種種陰謀準備。6月16日國王理查二世在斯密菲爾德與農民進行談判,正在談判之際瓦特·太勒突然被倫敦市長刺死。失去了自己領袖的農民再次受騙,在得到各種空頭諾言后,各回家鄉。接著騎士隊伍便跟蹤而至,對農民進行殘暴的鎮壓。各地起義農民遭到屠殺,約翰·保爾在酷刑下犧牲。1381年的起義盡管失敗了,但以后農民的局部反抗并未終止。在起義的強力打擊下,農奴制的崩潰加速了,十四世紀末,英國的農奴制已基本廢除。
上一篇:瓊斯,埃
下一篇:瓦特,詹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