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明代戲曲作家。字義仍,號若士,江西臨川人。他出身于書香門第,少年時即聰慧好學,博覽群書。二十一歲中舉,以善寫時文著名,被稱為當代舉業八大家之一。湯顯祖少年時曾受業于泰州學派的創始人王艮的三傳弟子羅汝芳,泰州學派反程朱理學的思想,對他有深刻的影響。自隆慶五年(1571)始,湯顯祖接連四次進京赴試。雖然在后兩次赴試時,他已經很有文名,但卻因謝絕了當朝首輔張居正的延攬而落選。此時,他開始試作傳奇《紫簫記》。直到萬歷十一年(1583),即張居正死后的第二年,他三十四歲時才考中進士。當時當政的權貴申時行和張四維又要把他“招致門下”,也被他謝絕了。因此,只能在南京任太常寺博士。后改任詹事府主簿,又遷禮部祠祭司主事,都是較為閑散的官職。在南京任上,他和東林黨人鄒元標、顧憲成等有很深的交往,他們的政見一致,常在一起譏彈時事,所以被當權者所忌,甚至他的舊作《紫簫記》也被懷疑是譏刺朝政,遭到查禁。萬歷十五年(1587)他把未完成的《紫簫記》改編為《紫釵記》。萬歷十九年(1591)湯顯祖上奏了《論輔臣科臣疏》,對萬歷朝的統治作了一個清算,揭發了時政積弊,不僅抨擊了首相而且涉及到皇帝,因此被貶為廣東徐聞縣典史。萬歷廿一年(1593)湯顯祖被調任浙江遂昌知縣。遂昌地方偏僻,夜間竟有老虎傷人,他除虎害,建學舍、射堂,并曾在除夕遣囚歸家度歲,在元宵縱囚觀燈。在遂昌任職五年深得百姓的愛戴,同時也招致上司的不滿。萬歷廿六年(1598)皇帝派往各地搜刮的稅監將臨遂昌,湯顯祖在北京述職后就直接返回臨川了。同年秋天,他從東郊遷至城內沙井巷,這里有著名的清遠樓和玉茗堂。不朽的杰作《牡丹亭》也就在此時完成了。萬歷廿八年(1600)完成《南柯記》,次年(1601)完成《邯鄲記》。這三部作品和《紫釵記》一起被稱為《玉茗堂四夢》或《臨川四夢》。他的作品,今人輯有《湯顯祖集》四集。一、二集為詩文集,三、四集為戲曲集,包括《臨川四夢》及《紫簫記》。
湯顯祖潛心佛學,當時名震東南的達觀禪師和他的交誼很深。達觀以禪宗非議程朱理學,被捕死于獄中。他的思想也給湯顯祖很深的影響。李贄也是湯顯祖崇敬的人物。他稱李贄為“卓老”。李贄下獄致死時,他曾寫詩追悼。他稱李贄、達觀為一“雄”一“杰”,說“尋其吐囑,如獲美劍”。綜上所述,可見湯顯祖的思想受有泰州學派與達觀、李贄的深刻影響。在政治上是同東林黨的觀點一致的,而在文學主張上則接近公安派。他重視通俗文學的研究,對家鄉的戲曲做過細致的考查。著有《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是研究明代弋陽、海鹽諸聲腔的重要資料。他還批點過《異夢記》、《焚香記》、《南北宋志傳》、《殘唐五代史志傳》和董解元《西廂記》。在戲劇創作上,他有很高的成就。他的作品內容充實,富于文彩,和當時重聲律的吳江派形成鮮明的對立,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
上一篇: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下一篇:汪精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