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各地出土的漢代簡牘稱為漢簡。本世紀來,有大批漢簡出土。主要有敦煌漢簡、酒泉漢簡、居延漢簡(也稱張掖漢簡)、武威漢簡、羅布淖爾漢簡、劉家渠漢簡、海州漢簡(也稱連云港漢簡)、鹽城漢簡、云夢漢簡、江陵漢簡、光化漢簡、新居延漢簡。在出土漢簡中,以居延漢簡和新居延漢簡數量最多,具有重要史料價值。居延漢簡,1930年于甘肅居延的漢代烽燧臺遺址中出土,數量約有一萬枚。為漢武帝時期到東漢初年的木簡。其中有官用文書、簿冊、私人書信以及零碎雜記。還有“歷書”、“干支表”、天文、星系、醫方、獸醫方等等。有些是完整簿冊。詳細記錄了當時的烽燧、驛傳、屯田、屯戍制度和士兵生活等各方面情況。為研究漢代政治制度、土地制度、邊塞設施、士兵身份、軍事組織、邊境和內地生產情況以及科學技術成就提供了重要資料。從1972年開始,又先后在居延一帶,新出土漢簡約有一萬九千多支,稱為新居延漢簡。這一批漢簡的整理工作還未完成。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居延漢簡甲編》和《居延漢簡甲乙編》中,有居延漢簡的照像圖版和考釋釋文,可作簡牘研究和漢史研究參考之用。
上一篇:漢武帝
下一篇:漢薩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