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西山十記·玉泉山
袁中道
功德寺循河而行,至玉泉山麓,臨水有亭。山根中時出清泉,激噴巉石中,俏然如語。至裂帛泉,水仰射,沸冰結雪,匯于池中,見石子鱗鱗,朱碧磊珂,如金沙布地,七寶妝施,蕩漾不停,閃爍晃耀。注于河,河水深碧泓渟,澄澈迅疾,潛鱗了然,荇發可數。兩岸垂柳,帶拂清波,石梁如雪,雁齒相次。間以獨木為橋,跨之濯足,沁涼入骨。
折而南,為華嚴寺,有洞可容千人,有石床可坐。又有大士洞,石理詰曲,突兀奮怒,皺云駁霧,較華嚴洞更覺險怪。后有竇,深不可測。其上為望湖亭,見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積雪未消。柳堤一帶,不知里數,嫋嫋濯濯,封天蔽日。而溪壑間民方田作,大田浩浩,小田晶晶,鳥聲百囀,雜花在樹,宛若江南三月時矣。
循溪行,至山將窮處,有庵,高柳覆門,流水清激??缢型ぃ揎喍鵁o俗氣。山余出巉石,肌理深碧。不數步見水源,即御河發源處也。水從此隱矣。
《西山十記》是袁中道春游北京西山所寫的一組紀游小品。所寫的游覽范圍在西湖(今頤和園昆明湖前身)到香山、萬安山一帶。這篇“記二”是寫游玉泉山的。
玉泉山在北京西北郊頤和園西,是西山東麓的小支脈。風景清麗優美,尤以泉水為著。故而這篇小記首先抓住這個特征,著重記述泉水之勝。隨著游蹤所至,隨筆點染勾繪,再現出它的清奇可愛。
作者對景物有極細密的觀察,往往能用精簡的筆墨勾畫出泉水的情態。文章開始寫“至玉泉山麓”,“山根中時出清泉,激噴巉石中,悄然如語?!边@三句不但寫山根泉水的細小眾多,而且已初露玉泉清奇的特點,頗能引人入勝,為下面寫裂帛泉作了鋪墊。寫裂帛泉,說它“水仰射,沸冰結雪”,是先用一二句勾繪出它的聲勢,以與山根的小泉相映襯。但作者寫裂帛泉,重在寫裂帛小池的秀麗清奇,這就使文章有了波瀾?!耙娛喻[鱗,朱碧磊珂,如金沙布地,七寶妝施,蕩漾不停,閃爍晃耀”六句,用細膩而精煉的筆觸,勾畫出小池幽麗清奇的境界。這里沒有直接寫池水的清澈美好,而是著力渲染池底石子的奇麗。正是由于泉水的清澈和水中石子的相互輝映,在日光下“蕩漾不停,閃爍晃耀”,才構成了這個清麗而神奇的境界。下面又寫諸泉匯注的山下小溪的澄碧美好,進一步突出了玉泉之水的清奇可愛。寫小溪,又特意勾繪出“帶拂清波”的垂柳,水中雪白的魚梁和獨木橋,這就和清溪相映成趣,構成富于野致的清幽之境。
寫泉,寫池,寫小溪,一路寫來,似乎已把玉泉水的勝境寫盡了。因此在寫了小溪之后,暫且把筆宕開去寫“折而南,為華嚴寺……”寫華嚴洞、大士洞,特別是寫望湖亭遠眺,使文章頓起波瀾,說明結構運思是很巧妙的。
作者寫洞只用簡筆帶過,而著重描繪望湖亭所見。“其上為望湖亭,見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積雪未消。柳堤一帶,不知里數,嫋嫋濯濯,封天蔽日?!彼粧鎏魍形骱L光最突出的湖光和柳色,畫龍點晴式地加以描繪。寫湖,用了兩個各具特色的比喻,寫它明如半月,又如大地上未消的積雪;寫堤柳,則謂其延伸若帶,“嫋嫋濯濯”。綠色清明的柳堤襯映著潔白如月的湖光,一幅如詩似畫的西湖遠景便歷歷如在讀者眼前了。
這是遠望之景。接著,作者又把視線收到腳下的溪壑之間,寫“溪壑間民方田作,大田浩浩,小田晶晶,鳥聲百囀,雜花在樹,宛若江南三月時矣?!边@是俯瞰近處,而且實際是收轉筆鋒,回應前文,繼續寫玉泉的泉水之勝。只不過是另拓一個角度罷了?!按筇锖坪疲√锞ЬА?,寫溪壑間水田的高低錯落,灌滿春水正待插秧,從高處俯看,或水光浩浩,或晶晶耀目,寫得十分生動而有特色。這幅有似江南三月的田作圖景,那樣明快、秀麗、清新而生機盎然。它與前面玉泉泉溪勝境的描繪,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匯成一整幅玉泉山水的絕妙圖畫,讀來令人爽心悅目,體味到無窮的韻味。
上一篇:柳宗元《袁家渴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潘岳《西征賦(節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