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自屈原以后中國文學史上最杰出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創造性地運用了一系列浪漫主義手法,使內容與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一。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的基調是積極、健康的,具有熾烈的感情,豐富的想象和一泄千里的氣勢。李白不僅能擺脫傳統格律的束縛,也能自由靈活地駕馭它,從而使他的詩歌呈現出復雜的面貌。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李白的詩歌帶有非常強烈的主觀感情,所描繪的形象是高度個性化的。不僅抒情之作是詩人喜、怒、愛、憎等感情的傾泄,包含著詩人自身的形象,即使是寫景或敘事的詩篇,詩人的形象也活現其中,具有濃厚的主觀色彩,融會著詩人狂放不羈的思想性格。李白的詩并不致力于對事物作細致、客觀的描繪,而是借助簡煉的語言來作直抒胸臆的發泄,其思想感情熱烈充沛,噴薄而出,奔騰跳躍,變幻縱橫,或用以表現詩人的理想抱負,或用以表現同黑暗現實的尖銳對立,無不爽快淋漓,意酣詞暢。在李白的筆下,河川、峰巒、春花、秋月、北風、雨雪,無不深深地蘊藏著詩人的激情,而不是對客觀事物的簡單摹擬。詩人寫黃河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寫蜀道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寫廬山是“廬山秀出南斗傍。”(《廬山謠》),都曲折地表現了詩人沖決束縛,渴望自由的鮮明個性。他的許多詩作,如《行路難》其一、《宣州謝跳樓餞別校書叔云》、《梁園吟》等,都具有這樣的特色。
其次,李白的詩歌善于運用夸張、比喻、象征的手法,并常常借助于古代的神話傳說構成各種瑰麗、奇特的理想境界,從而顯現出紛繁豐富的形象或意象,用以表現詩人熱烈的思想感情,對進步社會理想的追求以及同黑暗現實的尖銳矛盾。“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劉棗強碑文》)正是對這一特色的生動概括。李白詩歌的夸張既大膽新奇又切中人意,符合人們的欣賞習慣。“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風行》),“飛流直下三千尺”(《望廬山瀑布》),“白發三千丈,緣愁似箇長”(《秋浦歌》其十五),或狀物,或言情,都出人意表而又不失于怪誕。李白詩歌的比喻也很奇特,比如用“抽刀斷水水更流”來比喻“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用“黃河捧土尚可塞”比喻陣亡士卒的妻子的無可撫慰的哀傷,借助有形的事物,突出無形的愁苦,同時也與夸張結合在一起。當夸張、比喻等手法已不足以表達詩人奔放不羈的感情時,他便馳騁想象,神游八荒,在詩中穿插以神話、傳說、夢境,憑空起勢,借幻言真,創造出超越現實的意境來。例如《梁甫吟》一詩中,為抒發報國無門的一腔憤懣之情,詩人描繪了上天叩關的場面:“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壺多玉女。三時大笑開電光,倏爍晦冥起風雨。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叩關閽者怒。”借助對神話天界的君王、雷公、玉女、閽者、風雨等的描寫,表現了人世間的政治生活,即詩人在長安時期的坎坷遭遇,帝王昏庸、奸臣當道、政治黑暗、賢能遭黜等冷酷的現實都得到深刻的揭示。再如《古風》其十九以游仙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觀察和評論,詩的結尾寫詩人登上蓮花山(華山)極頂后又遨游太空并俯視到下界的情景:“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這里,詩人把升天神游的美麗幻想同胡兵肆虐的殘酷現實結合在一起作了大刀闊斧的宏觀描寫,深刻地反映了安史叛軍屠掠洛陽一帶所造成的浩劫以及詩人決心參加平叛行列的心理變化。其他如《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篇也都多神奇莫測之筆,表現了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積極浪漫主義的藝術特色。
第三,李白的詩歌在體裁和格律方面非常自由解放,語言清新、豪放、自然、明快。李白用多種體式寫詩,在各種詩體中,他的七言古詩和七言絕句寫得最好。七言古詩在當時是最新的詩體之一,篇幅較長,容量較大,宜于表現奔放不羈、復雜豐富的思想感情和自由不拘的個性。除七言句外,李白常用長短錯落的雜言句表達他不可阻遏的狂奮昂揚的激情,創造雄奇壯闊、氣勢雄渾的藝術形象。他的絕句作品,特別是七言絕句單純自然而又清新明朗,常表達極深厚的感情,令人玩味不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的這兩句詩表達了他對詩歌語言風格的追求,也是他詩歌的語言風格的生動、形象的概括。李白很重視向漢魏六朝樂府民歌學習,并常吸收民間口語入詩。他的《長干行》、《妾薄命》、《宣城見杜鵑花》、《橫江詞》等作品都饒有民歌風味,堪與樂府民歌中的名篇媲美。
李白以其積極浪漫主義的詩作概括現實生活,使六朝綺靡浮艷的詩風掃地以盡,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樹立了無與倫比的獨特風格,為古代詩歌的浪漫主義傳統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上一篇:李白
下一篇:李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