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威夫特(1667—1745),約為十八世紀英國小說家。出生于愛爾蘭都柏林一個貧苦家庭。入都柏林三一學院獲學士學位,后獲牛津大學碩士學位和三一學院博士學位。一六八八年去英國,先后任私人秘書和牧師,不久又回愛爾蘭任牧師。此后曾多次往返于倫敦與都柏林之間,參與社會活動、撰寫論文和諷刺文章?!兑粋€木桶的故事》(1704)諷刺了宗教和學術領域中的腐敗現象。一七一〇年至一七一四年為托利黨內閣大臣編《考查者》報。托利黨失勢后定居都柏林。著文抨擊英國政府對愛爾蘭的殖民政策,得到愛爾蘭人民的敬重。晚景凄涼,病后癱瘓,逝世于都柏林?!陡窳蟹鹩斡洝?1726)是斯威夫特唯一一部小說,為諷刺杰作。分為四卷,描寫一個英國醫生格列佛飄流到幾個幻想國家的經歷。第一卷寫他在小人國(利立浦特)看到了身高不滿六英寸的小人,他們按鞋跟高低分成了兩黨,誓不兩立;皇太子為討好兩黨,兩只鞋一高跟,一低跟。為吃雞蛋先打大頭還是小頭分成兩個宗教派別,連年戰爭,流血成河。這一卷主要諷刺了英國統治集團的爭權奪利以及他們的政治、宗教和內外政策。第二卷描寫格列佛在大人國(布羅丁奈)的遭遇。他被裝進籠子帶入宮中送給國王;通過與國王的對話,譴責了英國的政治腐敗和侵略戰爭。大人國的情況表明了作家的正面理想:哲學家當國王,用常識、理性、公正、仁慈治國。第三卷寫格列佛在飛島(拉皮他)等地的見聞,諷刺了從黃瓜里提煉陽光一類的荒唐、脫離實際的所謂科學研究。第四卷寫他到了智馬國的情況。這里的統治者為智馬,他們雖無人形,卻有理性,公正、愛好和平;而人形的耶胡卻貪婪、淫亂、好戰。作家通過對比揭露了現實生活中貴族、資產階級的種種丑惡。小說情節生動、富于想象,有童話特色;作者運用了多種諷刺手法,如象征、影射、直接譴責、反語、夸張等,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斯大林格勒戰役
下一篇:斯賓諾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