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蘇聯俄羅斯作家。生于伊爾庫茨克州安加拉河岸的烏斯特烏達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一九五九年畢業于伊爾庫茨克大學文史學系。在學習期間曾參加伊爾庫茨克青年報社的工作。大學畢業后,拉斯普京被分配到克拉斯諾雅爾斯克青年報社工作,作為特派記者,他先后被派往阿巴坎——泰謝特鐵路建設工地和克拉斯諾雅爾斯克水電站。作家于一九六一年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我忘了問寥什卡……》,以后發表了特寫集《遠在天邊》(1966)和《新棧篝火》(1966)。初期作品多以森林奇遇為題材,具有浪漫主義特點。一九六六年他曾受著名作家奇維利欣的幫助,在創作上有很大提高。一九六七年出版了短篇小說集《這個世界上的人》,是他早期創作的一個總結。同年發表的中篇小說《向瑪麗雅借錢》,使他一舉成名。這部作品通過農村商店售貨員瑪麗雅因錯帳借錢以免于刑事處分的故事,展現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系。作家指出了在生活中一些人在他人患難之時麻木不仁甚至幸災樂禍、無動于衷的惡德。接著作家在一九七〇年又發表了中篇小說《最后的期限》,一九七四年完成了中篇小說《活著,可要記住!》(這部作品于1977年獲蘇聯國家文學獎金)。一九七六年作家又發表了《告別馬焦拉村》。這三部作品都是道德題材作品,作家從不同角度揭示了道德問題在當今社會的重要地位。《最后的期限》是寫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婆安娜臨死前的念子之心,這種人的美好情感竟奇跡般地使死神又寬限了她最后幾天時間,但是,她的子女卻大失所望,他(她)們因為垂危的母親誤延了他們的時間而懊喪,紛紛離去,但老母親卻在此刻死去了。這部作品為后代人道德的惡化而不安。《活著,可要記住!》則是道德題材的一部代表作。小說以衛國戰爭最后一年的安加拉河畔的一個農村為背景。負傷住院、逾期不能返回前線的安德烈成了逃兵回到故鄉,他的處境使得他只能與妻子一個人偷偷幽會,他與家鄉與親人之間有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他住在森林里,過著與野獸為伍的生活。后來,他妻子意外懷孕,事情逐漸露出馬腳,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在舉國歡慶衛國戰爭勝利的時刻,安德烈的妻子覺得這里沒有她的份。有一次娜斯焦娜給她丈夫劃船運送食品,在河中知道已被鄉親跟蹤,她愧恨交加,投河而死,安德烈逃之夭夭。這部作品揭示了人不能離開集體、離開人的共同生活的準則,人不能失去公民責任感,不然不僅自己會走向死路,而且要禍及親人。《告別馬焦拉村》則反映了在蓬勃發展的經濟建設中人的心理變化,指出既要重視物質生活的追求,更要珍視人的精神世界。
上一篇:拉摩的侄兒
下一篇:拉法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