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杰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狄德羅于1762年寫的一部哲學小說。在狄德羅生前此書并未出版,后來稿子落到德國著名詩人歌德手中,歌德將它譯成德文,于1805年出版。此書中譯文較早見于1956年,收在《狄德羅哲學著作選集》里,1981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單行本,江天驥翻譯。本書的中心是通過狄德羅與拉摩的侄兒對話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前的社會矛盾,揭露貴族生活的腐敗和封建道德的虛偽。作者獨具匠心,寓深刻的哲理于文學藝術之中,使人讀來另有一番興味,在哲學史和文學史上是別具一格的作品。
本書主人公小拉摩是法國著名音樂家拉摩的侄子。拉摩,即雅克·弗朗索阿·拉摩(1683-1764),實有其人,是法國宮庭音樂家,寫了許多名曲和關于音樂理論的作品。至于書中的主人公拉摩的侄兒,是否真有其人,則無可查考。在書中,此人是個叫化子,流浪漢。他本屬第三等級,卻在上層貴族里鬼混,過著寄生的生活,成為一個無賴、騙子和貪食者。在書中,狄德羅生動地描繪了小拉摩的矛盾性格,指出他是“高傲和卑鄙、才智和愚蠢的混和物”。一方面他低三下四、任人作賤;另一方面又坦率耿直,無情地唾罵、鄙視醉生夢死的封建上層社會。他“一忽兒成了一個教士,一個國王,一個暴君,他威脅著,命令著,發著雷霆;一忽兒他又是一個奴仆,百依百順?!薄八敛豢鋸埖乇砺读俗匀毁x予他的優良品質,但也毫不羞恥地表露了他所接受的惡劣品質?!彼冒l議論,坦然無忌地表白,不受現成道德觀念和固定的善惡概念的束縛。作者通過他的口,揭露了當時法國社會的不合理性:“各種地位的人互相吞噬”,正直人不快活,快活人不正直。他把貴族喻為一幫流氓,“給我當跟班都不配,卻有非常豐富的財產,我穿著粗布的大衣,他們穿著綢緞,他們拿著鑲有金頭和曲柄的手杖……”。作者通過對這個人物的描寫,目的是“使真理顯示出來,他使人認識誰是善良的人,他把惡棍的假面具揭穿了”?!八麜笠活w酵母一樣,開始發酵”,去“動搖和鼓動著人們”,從封建桎梏中蘇醒過來。拉摩的侄兒是當時腐朽沒落的法國封建社會的產物,是大革命前的法國資產階級不成熟的形象反映:一方面它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的束縛,追求個性解放;另一方面,又軟弱無力,拜倒在封建貴族腳下,過著卑鄙的生活。
此書充滿了辯證法:在人物的性格描寫和對話中,講到許多對范疇的辯證關系,反映了事物的一些相互聯系、相互排斥、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如狄德羅把小拉摩塑造成一個矛盾的典型:“沒有比他自己更不象他自己的了”,“在他腦海里正當和不正當的思想一定是奇異地混淆在一起”。這些描寫包含著事物是矛盾統一體的思想。關于普遍與特殊的關系,書中寫道:“當人們不懂得一切東西,他們就不會好好地懂得任何東西”。又如關于矛盾的轉化和發展,書中寫道:“決沒有永恒的快樂;我曾經是太幸福了,所以那是不會持久的。”“一個人從壞的伙伴中可以得到好處?!谕瑦簼h們一起生活當中,罪惡是赤裸裸地暴露出來的,你便可以學會認識他們”。除此之外,書中還談到原因和結果、內和外、言和行、正確和謬誤、善和惡、幸福和痛苦、窮和富等范疇之間的關系,表現了作者許多辯證的觀點。
由于此書充滿了辯證法,所以剛一出版,就受到辯證法大師黑格爾的矚目,他為拉摩的侄兒的那些入木三分的“辯證法談吐”所折服,為小拉摩對當時法國社會所作的“譏諷嘲笑”所傾倒。此書也得到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很高評價。1869年馬克思把收藏的兩本《拉摩的侄兒》寄給恩格斯一本,并在信中說:“這本無與倫比的作品必將給你以新的享受。”(《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283頁)恩格斯也稱贊此書是一部辯證法的杰作。
上一篇:拉布里奧拉
下一篇:拉斯普京,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