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唐代詩人。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祖籍南陽(今河南南陽市)。出身于官僚貴族家庭。岑參的父親做過兩任刺史,因父親早亡而家境貧寒。少年時隱居于嵩陽讀書。20歲至長安,獻書闕下,以后十年間曾北游河朔,數次往返于長安、洛陽之間。天寶三年,岑參30歲時中進士,得到兵曹參軍這個小小的官職。天寶八年,隨高仙芝去安西,在節度使高仙芝幕中掌書記,不久,回到長安。天寶十三年,又隨安西北庭節度使封長清再度出塞,任節度判官,他的多數邊塞詩即創作于這個時期。至德二年,由杜甫等推薦,入朝任右補闕。代宗時,岑參第三次出塞,任關西節度判官,后官至嘉州刺史,故世稱岑嘉州。罷官后,客居于成都,56歲時死在那里。有《岑嘉州詩集》。
岑參是與高適齊名的邊塞詩人,并稱“岑高”或“高岑”。他一生三次出塞,對邊塞生活有較多而深刻的體驗,以激越的情思和濃重的筆墨謳歌了邊防士兵的英勇無畏精神,并以豐富的想象和瑰麗的語言再現了塞上風光和戎馬生活的景況,極富于浪漫主義色彩。岑參的詩作今存四百余首,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磧中作》、《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逢入京使》、《春夢》等。
岑參的邊塞詩內容十分豐富,以建功立業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英勇頑強不畏艱辛的樂觀主義精神為其基本特征。他善于以濃抹重彩展現邊庭奇美壯觀的自然景色,用以烘托將士的英雄主義精神。嚴冬、飛雪、瀚海、火山、狂風、巨石,在詩人的筆下,無不各具姿態,氣象萬千。有的詩作描繪了邊疆地區的生活風貌,表現了詩人對少數民族音樂、舞蹈的酷愛以及各民族間的交往。他的少數邊塞詩批判了唐代的窮兵黷武的邊防政策,對軍中兵士出生入死,將軍縱逸無度的苦樂懸殊現象作了深刻的揭露。為適應豐富多彩的內容,岑參采用了不同韻律的歌行體,使形式富于變化,音調疾徐有致。岑參的邊塞詩感情熾烈,氣勢磅礴,奇偉宏麗,意境鮮明,很富于生活實感。詩的風格奔放、灑脫,在藝術手法上常用比喻、夸張,具有浪漫主義的氣質。岑參也寫過一些酬唱、詠懷的詩歌,其思想與藝術成就都遠遠不能同他的邊塞詩相比。岑參作為盛唐邊塞詩人的重要代表,其詩作在當時各民族的閭巷士庶間已廣泛流傳。宋代愛國詩人陸游“以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對岑參的詩作給以極高的評價。
上一篇:屠格涅夫,伊·謝
下一篇:岳飛抗金